“京畿節度使”李曄沒空度假,帶著宰相們和部分大臣西巡,主要在醴泉、武功兩縣。西門重遂本來不同意,但考慮到最近局勢還算穩定,答應了,要求一天之內返回京城。
又派假子西門元元領馬步軍五千隨行“保護”。
武功縣處關中平原腹地。
尚書李溪騎在馬上,馬鞭指著奔湧河水,侃侃而談:“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炎帝以薑水成,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姬水便是此水。武王之討帝辛,便在此渡河。”
“真是好地方。”風和麗日,李曄心情也相當不錯。
姬水他略有耳聞,就是後世的漆水河,他丈母娘長大的地方,能不熟嗎?
“那座山便是武功山。”李溪又指向雲霧中的一座巍峨山峰,介紹道:“上古之時,後稷感泰伯禪讓之恩,將秦嶺最高山命為“泰伯”,寓意如山之壽。為紀功績,又將泰伯山鄰峰垂山命為武功山,斜水為武功水。這便是縣名淵源,因喻示重大,自宗周以來,該縣皆屬王畿。”
“失武功一山一水,則五行更替,王室再難振作。”
“哈哈哈!”李曄又長知識了,讚歎道:“尚書真是學富五車啊,宰相名副其實。”
這一路走來,走到哪李溪解釋到哪,像個專家型導遊。
以前在宮裡沒見老頭這麼健談呢。
但是話說回來,這地方耕地麵積確實相當可觀,而且灌溉還非常方便,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寶地,不用怎麼辛苦就有很不錯的收成。泰伯、武功兩山一帶,還可以作為牧場。
養牛放馬什麼的。
龍捷軍新建六千騎士,一人雙馬,所需牧場很大啊。
長安附近的耕地不好占用,太浪費了,如果可以還是儘量放遠一些。
“太尉,武功縣百姓還種植藥材?這真是……”李曄指著一處炊煙嫋嫋的村落,神色驚愕。村口那片地上種的東西,李曄再熟悉不過——專治風寒感冒、瘧疾、月經不調的柴胡。
歪日。
唐代的農民已經有意識的種植經濟作物?
“聖人久在深宮,不察民情。”杜讓能指著那片柴胡園說道:“此民之本性,逐利。這些年戰事頻繁,藥材用量極大,故民務之,以易所需。若不乾涉,民皆離稻麥,則國本之動搖也。”
“不但關中,河北、中原、江南也有節度使遣人專務。”
李溪補充道:“武功物華天寶,產出極為豐富。既藥材種類多,還有梓、柏、槐、榆、柳、桐、楊各種樹,可造戰具。花朵亦繁,玄宗曾派人來此取牡丹以悅貴妃。畜獸更多,敬宗曾多次來武功打夜狐,故民多山戶,以獵物到京城市財貨。”
李曄聽得無語了。
什麼祖宗些!
這麼好的地方不好好治理,跑來摘花討好女人?
還有敬宗這個混球,把這當獵場
“聖人,看那片寺廟遺址。”杜讓能突然發現了什麼,指著遠處一片殘垣斷壁喊道。
李曄順著看過去,卻不解其意。
破廟罷了,定是肥頭大耳的和尚們被武夫做掉了,故而荒廢為鬼蜮。
誰料杜讓能老臉肅穆,歎氣道:“那是……慶善宮舊址。”
見李曄仍是茫然,尚書李溪又順著解釋道:“高祖之潛邸也,竇後孕太宗,就是在此生產。安守忠入長安,為絕人望,焚慶善宮。肅宗返駕,遣使來告慰高祖、竇後、太宗,已而為僧人所據。於是肅宗改恩義寺,以祀祖宗。巢亂,恩義寺再為亂軍所毀,終不複存焉……”
說到這,隨行大臣皆是一片悲戚。
李溪的聲音也愈發沉重,歎道:“太宗即位後,有次路過慶善宮,想起竇太後,哽咽不能自已……”
李曄聽完,才曉得還有這麼樁故事。
原來這裡李淵的舊宅,竇太後就是在這裡生下李世民的。多年後,李世民偶然路過這裡,想起竇太後,嗓子一緊留下眼淚。對身邊大臣說,當年我就是在這出生的,今日故地重遊卻不見母親,子欲養而親不待,這養育之恩要怎麼去報!說完坐在地上哭得稀裡嘩啦,誰拉也不起來。
李曄也是一聲長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今日故地重遊,昔日天可汗已成京畿節度使了。
“聖人,進去祭拜一下吧。”杜讓能提醒道。
“嗯。”李曄點點頭,道:“既是高祖潛邸,我當重建起來以立香火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