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頭場(1 / 2)

六繩護主 東方紅不敗 4516 字 6個月前

外院等待的考生們,隨著那聲“入座”,在考場負責引路和安保的胥吏帶領下,往內院行去。

知縣這次故意沒有按照往年那樣,在考生們注視下,給大門貼完封條,然後率先進內院。

以前他認為走在前麵是地位高之人的特權,而且身後全是考生,象征“本官引路,後繼有人”,但今天他改了。

在他示意下,胥吏們引領考生先行入場,知縣反正在大門口,就走在最後。

知縣在心裡對自己說:“好幾年本縣沒有考出秀才,本官這次不是要給你們引路,而是要托舉,儘可能把你們更多地托舉上去!”

當過學生的都知道,如果老師走在學生前麵,學生一般不大敢喧鬨,因為容易被老師聽見。

但如果老師走在隊伍後,學生們隻要聲音小些,老師基本聽不到,就算大家都在說話,老師也聽到嘈雜聲,卻不能揪出具體是誰不守紀律。

今日知縣大人走在後方,考生們向內院行進時就不免有說悄悄話的了。

李蔚玨也沒閒著。

他目視前方,昂首挺胸,一派自信而守規矩的樣子,但口中念念有詞: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哎呀,最好彆考這個,要考也考二十歲以上的去;

我這未及冠的還是考‘子路有聞’吧,要不考‘宰我問曰仁者’也行……”

李蔚玨嘟嘟囔囔,周圍考生自然聽見,便悄聲詢問:“你在說什麼啊?”

李蔚玨依舊目不斜視,但回答卻毫不遲疑:“我在押頭題。”

“押題?”旁邊又有人詢問了:“你都押了哪些題?”

“頭場”考是兩道四書題,一道作詩題,四書題又稱“頭題”或“首題”,從四書正文中出題,要求闡釋。

二十歲以上和以下的考生拿到的題目不同。

二十歲以上的稱為“已冠文題”,二十歲以下的稱為“未冠文題”。

問題並沒有難易的區彆,隻是采分時寬嚴不同。

所以李蔚玨此時說希望考什麼,代表他對哪些內容掌握得比較好,相應的,他不希望考的,可能就是他理解不到位的部分。

所以他在那兒嘟嘟囔囔“押題”,相當於自曝短板。

考生們都想對周圍人有個初步判斷,以估算自己考試的勝算,自然對李蔚玨的話感興趣。

知縣在前方一群考生中沒有找到李蔚玨的後腦勺。

十三歲的李蔚玨的身高,在各個年齡層都有的考生中不占優勢。

李蔚玨開始“瘋狂輸出”:“‘君子一言以為知’,怎樣?我覺得會考,還有‘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你們覺得呢?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個最好彆考,唉……

‘有不合者,仰而思之’?我覺得可能性也很大,希望不要考哦,老天爺保佑千萬彆考、千萬彆考……”

李蔚玨吧啦吧啦一頓“押題”,周圍考生就跟著他的思路想這題該怎麼答,那題作何解。

有年齡大些、善於總結的考生就分析出李蔚玨對論語某些內容很自信,對《孟子》一般般,對《大學》和《中庸》基本不抱希望。

其實他們有一點都沒有想明白,或許童生試在他們眼中很難,但事實上,朝廷對這一級考試的總體要求並不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