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綠色的植被中,一串紅珠子格外的顯眼。
陳觀三兩下從山杏樹上下來,跑到這這株顯眼的植物前觀察起來。
長柄掌狀複葉,多個葉片中央單獨長出一根二三十厘米的花梗,花梗頂端掛著一串傘狀花序排列的扁圓狀小紅果。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株罕見的人參,長在這種地方自然不可能是人工種植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株野山參。
陳觀數了數,這株參長有5個掌狀複葉,每個掌狀複葉上有五片葉子,一共就是二十五片葉子。這樣子的的人參被稱為“五匹葉”或者“五品葉”。
一般來說人參會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它的葉柄,而隨著葉片的增多,每一葉柄上會正長出5片掌狀葉。
一年生會出現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巴掌;兩年時會出現10片葉子,這種叫做二甲子;直到三年後會出現1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燈台子或三品葉;4年時會出現20片葉子,這種就是4品葉;5年會有25片葉子,叫做五品葉;6年的話會有30片葉子,叫做六品葉。
也就是說,見著了活著的人參數葉片,葉片越多,人參可能就年份越長,體型越大,也越值錢。
當然也說了,這是一般來說。如果是種植的園參,使用以上的標準去判斷年份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野山參卻不同,其生長過程中卻會發生一些神奇的變化——野山參會根據自然環境不同選擇休眠,也就是俗稱的“夢生”或“轉生”。
當野山參遇到意外,損傷了芽孢,野山參第二年則不會生長地上莖,它隻能選擇在地下休眠,慢慢修複自身的損傷,當自身修複完成,才會再次破土而出而出。所以休眠其實是野山參保護自己的手段,一株真正的野山參,一生中會經曆多次休眠。
這也是野山參的神奇之處,沒有撥開泥土,將其抬出,誰也無法斷定地下這顆野山參到底是不是“大貨”,野山參行業裡的人都把這種現象貼切的稱為“轉生”。
正因如此,野山參的生長周期中在每一個株型階段上停留幾年到十幾年都很正常,六匹葉乃至七匹葉以及以上的野山參非常罕見,出現的話幾乎都是百年老參。
所以野山參是無法直接用“幾品葉”這種方法來判定年份的,但葉片越多價值越大這一點是沒錯的。
陳觀現在發現的這株野山參就是五品葉,保底都是一株幾十年參齡的老參。
東北那邊的采參人有個習俗叫“喊山”,如果有人發現了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山把頭再接問“什麼貨?”,發現參的人瞅準以後就要立即回答,說出幾品葉。
傳說中這種上了年份的老山參都是成了精會跑的,遇到人參後大喊一聲棒槌後,人參就會嚇得不敢動了,之後再用紅繩拴上把參定在那,就可以放心的抬參了。
其實這個傳說和之前說的野山參的休眠有很大關係,野山參休眠時地上莖有與無的變化,就會給人形成野山參跑了然後又回來的假象。加上曆代采參人口口相傳,以及民間神話的藝術加工,最後形成了如今流傳的人參成精會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