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時,明崇峻才發覺,好像一直以來他都沒有問過雪兒的意見,便以為雪兒是喜歡的。
在文定之禮那段時間,是什麼狀況呢?
那時他明崇峻和大皇子已經密不可分,至少在彆人的眼裡是如此。便是明朔,也被打上了大皇子的烙印,朝中人明裡暗裡誰不說明家就是大皇子黨?
直到雪兒拒親,自請逐出家門。
才打破了一直以來人們想到明家就想到大皇子黨的固定思維。
也是從那時起,他為大皇子的謀劃,不再被采用。
幾個皇子之中,他雖最看好大皇子,但那些謀劃不被大皇子接受,他也並不難過,畢竟,雖是於大皇子有利,也是於百姓有利。大皇子不采用,隻要皇上采用,並且派人落實下去,也是一樣。
直到現在,大皇子開始明裡暗裡針對他,對付他。他才覺得可笑又可悲。
但那些也就算了,畢竟,朝堂上的事,錯綜複雜。大皇子有自己的考量,不接納他的意見,不接受他的好意,那也沒有什麼。便是謀士,也不一定每個計謀都被主公所采用呢。何況他隻是看重傾向大皇子,並不是他的謀士?
然而,這些調查結果,卻讓他隻覺得一陣心寒。
細想,雪兒用拒親為他破開了一罩在明家頭上的壁壘,那時,皇上雖斥責他的女兒,膽大包天,不把皇家放在眼裡。
但是隨後,皇上對他的態度卻變化許多。
皇上更器重循著破開的壁壘而出的明朔,誇他年紀雖輕,但行事周全,思緒縝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還將他擢升。
而明崇峻自己,也能感覺到他的建言采用率高了許多,那不是因為他現在提的建言更周全有用,而是皇上更信任他幾分。
思前想後的明崇峻,從心底裡發出一聲歎息。他自詡行事老到,慮事周全,心思縝密,對孔熹罵他的老奸巨滑四字,不但不以為怒,反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讚譽和肯定,以及最有眼光的評價。
現在想來,明家最是思慮周全,深謀遠慮,目光長遠且胸有溝壑的,不是他這個十年老丞相;也不是雙元及第的青年才俊、他引以為傲的兒子明朔,而是他閨閣之中的女兒明沁雪!
雪兒受了那麼多的苦,他這個做爹的,何其殘酷,何其冷漠?不管不聞不問不知!
而他這個老父親,卻是個老糊塗,他何必去看哪個皇子更優秀,從而去揣測或者說試圖為百姓而謀福祉呢?
知人知麵不知心。
禮賢下士做給彆人看的而已;
賢名是經營的而已;
溫文爾雅,謙謙君子不過是偽裝而已……
他不是沒有看透,也不是不知道,可是他卻覺得,為君者本應有城府,大皇子這些小細節無傷大雅,隻要他心裡有百姓就夠了。
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大皇子的所做所為,讓他發現,心中有百姓也是假的!
他自詡老謀深算,其實卻是愚不可及。
安心做純臣不好嗎?
儲君的事,自有皇上決斷!
明沁雪並不知道她的父親此時正又愧又悔,她對著眼前的畫輕輕笑了起來。
因為受傷,因為未知的危險,她這幾天都在養傷沒出門。有了更多的時間,她便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回想當初從二樓看到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