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再臨港島(2 / 2)

這個時代還沒有成立廉政公署,港島的警察和社團都是勾結在一起的,社團搞黃賭毒,收取保護費,警察就找社團收保護費。

龍威電影公司要想站穩腳跟,想要發展,就必須先搞定社團和警察。

除了社團和警察,陳晉還要搞定港島的華人上層。

此時的港島上層社會還是以英格蘭人為主,幾大洋行和大家族掌控著港島最多的財富。

其次是華人家族,包括霍家、鄭家、董家等。

陳晉的身份,注定了他和英格蘭人是搞不到一起去的,他能做到的最多就是讓英格蘭人不能找他的麻煩,其他的就不奢望了。

但是華人大家族還是可以爭取的,這些家族在華夏改開後都在大陸有大量投資,賺得盆滿缽滿,陳晉也想借助他們的力量儘快把龍威電影公司搞起來。

陳晉相信,一方麵取得華人大家族的支持,一方麵能壓下港島的社團,龍威電影公司要想發展起來應該是沒問題了。

不過要想賺錢,至少先賺取港幣,還要靠電影的質量取勝。

這一方麵,他準備了兩個劇本,一個是《黃飛鴻之壯誌淩雲》,另一個是《洋和尚》,一部用來打開在港島的市場,另一部用來打開西方市場。

是的,陳晉要把傑特李在1990年代拍的黃飛鴻係列電影提前三十年搬上熒幕。

《黃飛鴻》題材的電影在此時的港島有非常多,幾乎都被拍爛了,光關德興拍的黃飛鴻係列電影就有99部,一直拍到了1981年,還有石堅等人拍的,加起來有109部,已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但是,這些黃飛鴻係列電影講述的都是黃飛鴻的小故事,格局比較小,而且相當粗製濫造。

當然了,最多的時候一年拍了26部黃飛鴻係列電影,你也不能期望拍得有多好了。

比起關德興的黃飛鴻,傑特李的黃飛鴻更著重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在中西文明碰撞的年代,把國人的自卑與自傲,一種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抱負,比起傑克陳的黃飛鴻,傑特李舉手投足之間更增添了宗師氣度。

而關德興的黃飛鴻係列電影最輝煌的時候是在1950年代,此時正是港島老式的舞台劇式電影沒落,新式武俠古裝動作片要興起的時代。

曆史上,《雲海玉弓緣》(1965)、《大醉俠》(1966)、《獨臂刀》(1967)三部影片開創了香港新派武俠時代,古裝武俠電影也成為香港影壇一個最賺錢的類型影片,也讓邵氏電影公司稱霸了一個時代,直到布魯斯李的到來,開創了功夫片這一類型。

功夫片和古裝武俠片的最大區彆在於武功的表現形式不同,功夫片極少數要吊鋼絲,都是靠真功夫博得觀眾喝彩。

可惜布魯斯李死的太早,沒有把功夫片的市場徹底打開,所以武俠片一直沒有被取代,和功夫片一起發展到了1980年代。

到了1980年代後,傑克陳主演的時裝動作片漸漸取代了日漸式微的武俠片。

但是武俠片並沒有消亡,1990年代的黃飛鴻係列、方世玉係列、笑傲江湖係列等電影仍然受到觀眾的喜歡。

所以陳晉這個時候切入港島的電影市場,時機上是非常合適的,而且他深知港島電影的發展脈絡,什麼時候該轉變一清二楚。

功夫片和武俠片能在港島風靡二十多年,證明了他就是此時最適合港島市場的電影。

至於《洋和尚》這部電影,則是從曆史上一部叫《花旗和尚》的電影修改過來的,既然是為了開拓法蘭西的市場,適當的修改也是必須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