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5章 帝國和泥土(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303 字 2個月前

在類似米國這樣的環境裡,諸如ibm之類的大企業,活動能量往往超出局外人的認知,這也是高弦為什麼願意把環宇個人電腦賣給ibm的一個主要原因——既有大把的現金和股票可拿,又能打入現成的體製裡借各種力,何樂而不為!

就拿米國和蘇聯一邊冷戰,一邊做生意這個格局來講,一九七四年,還沒有因為“水門事件”垮台的尼客鬆正府,放寬了對蘇聯的計算機產品出口政策。當然了,這裡麵有一個限製,即數據處理能力不超過每秒三千兩百萬比特,而ibm很快就和蘇聯談成了兩筆買賣,一個是為卡瑪斯卡車工廠提供生產過程控製和管理計算機係統,一個是為蘇聯國際旅行社提供可用於一九八零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的預訂係統。

所以,小沃森一旦被說服,那行動起來,可謂有著非常雄厚的基礎,動完了口的高弦,完全可以輕鬆地站在一邊看熱鬨了。

這次去蘇聯,高弦建議查爾斯·唐迪也跟著,畢竟,具體工作要由對方落實,而且這也屬於其本職工作範圍,自己犯不著費力氣越俎代庖。

多個人,對小沃森來講,根本不算事,所有手續輕鬆搞定,大家順順利利地來到了奧運會即將開幕的莫斯科。

進入一九七零年代後,蘇聯的計算機發展水平開始力不從心,落後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米國了,而且蘇聯的發展策略也發生改變,基本放棄了自主研發,變為“拿來主義”,跟著西方的成功思路走了,比如參考ibm的大型計算機係統。

至於方興未艾的個人電腦,主導著蘇聯計算機發展的官員和專家們,連認知上都沒有電腦可以普及到個人的概念呢,這在高弦和蘇聯無線電技術工業部的接觸過程裡,有著非常直觀的感受。

蘇聯無線電技術工業部在蘇聯是一個總攬電視機,收音機,磁帶錄音機,計算機,無線電儀器,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研究和生產的盟主,說白了,因為蘇聯這裡是計劃經濟體製嘛,所以人家就是代表全部態度的家長了。

有意藏拙的高弦,一直都讓查爾斯·唐迪頂在前麵,自己在旁邊當個言談不多的顧問。

查爾斯·唐迪這麼會搞銷售的精明生意人,也忍受不了雙方認知上的隔閡,最後乾脆擺出了帶來的唯一一台樣機。

這台八位ibm-pc就是周文耀團隊給查爾斯·唐迪展示的,經過“優化整合”的那個產品,芯片集成度非常高,發熱量大為降低,工作的時候非常安靜,而軟件層麵,從操作係統到應用程序,都保持著完全兼容。

查爾斯·唐迪滔滔不絕地推銷道:“我們這種功能強大而不失典雅精致的個人電腦,除了可以幫助辦公室人員處理文字和計算數據外,還可以憑借容易普及的優勢,大量進入學校,進而讓更多學生接觸電腦,培養出更多的計算機人才。”

“據我所知,蘇聯製定的第九個五年計劃裡,要在一九七五年,將計算機安裝總基數提高二點五倍,達到兩萬五千台。”

“我不清楚這個目標實現得怎麼樣了,但我知道,這個目標裡的數字,對於我們的個人電腦而言,沒有絲毫的壓力。”

蘇聯人發展計算機,基本還停留在為了滿足軍事和科技需要的最初思路裡,查爾斯·唐迪的話,讓他們聽起來,堪稱十分新鮮,以至於互動過程裡,開始提及了非常具體的使用問題,比如,使用界麵全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