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彆問,問就儲備多元化(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406 字 2個月前

那麼,問題來了,浦偉仕的“虛張聲勢“砍價方法,能不能起效呢?

在高弦看來,應該可以產生不錯的效果。

其實,雖然黃金價格的形成異常複雜,但關於影響黃金價格的一些明麵主要因素,以事後諸葛亮的方式審視,還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一九七零年代的黃金價格牛市,很容易解釋嘛,米國陷入越戰泥潭,米國黃金儲備不斷流失,美元麵臨越來越大的貶值壓力,當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黃金當然要漲回到屬於它的正常價格範圍。

而且在一九七零年代內,還爆發了世界石油危機,世界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嚴重,更加突出了黃金價格的誠實特點。

到了一九八零年代,美聯儲鐵腕遏製通貨膨脹,好幾年的利率維持在兩位數以上,最高的時候超過了百分之十六,美元走強,相應地黃金走弱。

至於現在所處的一九九零年代,米國經濟表現良好,尤其是從一九八零年代開始,個人電腦的興起,打下了高科技行業爆發的基礎,以至於有了當前的互聯網浪潮。

更準確地講,米國經濟表現良好這個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還不夠全麵,應該是米國經濟表現,比諸如七國集團其它成員等等經濟體好的這個“差”,才對。

另外就是很多中央銀行陸續拋售黃金儲備,相應地就是提升法定信用貨幣的地位,極力打壓黃金,淡化它的貨幣屬性。

既然像中央銀行這種以噸為計量單位的大體量黃金持有者,拋售黃金儲備,是影響黃金價格的明麵主要因素之一,那在這上麵“虛張聲勢”,也就應該可以產生不錯的效果了。

包括惠豐、高益在內各種層層疊疊的存在,誰沒養著分析師、專家等等的喉舌啊:

根據分析,近些年,比利時、加國、荷蘭、阿根廷、澳呆利亞等國中央銀行陸續出售黃金儲備,總計超過了一千噸;

根據觀察,實物黃金持有大國瑞士,正在考慮切斷其法定信用貨幣瑞士法郎和黃金之間的聯係,並計劃出售上千噸的黃金儲備。

根據數個不願吐露姓名的消息源,英國中央銀行也有意追隨這個步伐,出售所擁有黃金儲備裡超過半數的四百噸,轉而購買歐洲債券、美債之類能夠貢獻利息收益的資產,以此來改善正府的財政狀況,雲雲。

……

這種把默契打壓黃金的現實,集中地刨析出來,借助相比於一九八零年代多了萬維網,進一步發達的媒體網絡,四處傳播,那效果好得超過了預計。

資本市場上的投機勢力,最喜歡這種變數了,很快便出現了做空黃金的苗頭,以高弦的“眼界”去觀察,如果放任自流的話,彆說黃金價格降到每盎司三百五十美元以下了,沒準真有可能,比“老劇本”更早地迎來黃金價格降到每盎司三百美元以下的更大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