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一年年底,留在西京城管理百草廳分號的白景善,看到了邸報上傳來的各方消息。
京城裡風雲攪動,康南海得中進士,公車上書後被授以工部主事之職,連續給光緒爺上了兩道奏疏,聲明其變法之誌。
又創刊《萬國公報》,創立強學會,南下盛海開辦強學會,創《強學報》,借此東風,讓白景善極為敬佩的梁任公先生也隨之聲名鵲起。
眼看著變法之事已經迫在眉睫,那年與康南海的辯論聲猶在耳,不過顯然人家對他的意見並未采納,那兩本著作還是問世了。
此外,另一派的孫先生的粵州起義事泄失敗,慘遭鎮壓。這件事在當時沒人太過在意,也隻有特彆留心此事的白景善才知道其深遠影響。
這可是晚清史上首倡的資產階級反清起義,是孫先生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次嘗試,雖敗猶榮,從者千千萬萬。
遙遠的西京城裡一片安寧,外麵再亂的世道,也影響不了西京城裡老秦人的安逸生活。
白景善都感覺自己要待廢了,今年過年估計是又回不去了。他也沒閒著,趁著《中外紀聞》沒被封禁,他也投了個論述實業救國的稿子,托人送到京裡。
這篇文章裡,白景善借用了早期維新派的商戰思想,再結合了一些張謇《立國自強疏》的內容,闡發了他大興醫藥行業、強健民眾體魄,以擺脫東亞弱國地位的思想。
此文一出,立刻得到了《中外紀聞》的全文刊發,一時引發了很多思考。
白景善囑托家裡,拜托常公公將此事上達天聽,常公公收錢辦事,這份《中外紀聞》最後一期的報紙,就送到了帝後二人的案前。
光緒皇帝雖然被迫封禁了京城的強學會和《中外紀聞》,但是心裡還是對變法念念不忘,看到了實業救國的說法,也覺得十分新奇。
正在忙著籌辦紗廠的張謇也看到了這篇文章,派人打聽了一下,發現作者竟是京城醫藥行業的大亨之子,便也不再稀奇,忙著自己的實業救國去了。
白景善的這篇文章連老佛爺看了都說好,人一變老,什麼毛病都出來了,老佛爺平日裡白家的藥也沒少吃。
再加上常公公的遞了好話,一向反對變法的老佛爺竟然也對這個小小的白景善非常欣賞,下詔給白家,讓白家小子趕緊做出成績來,讓那些隻會叫喊變法的人看看,什麼叫強國!
白景善和家裡的書信往來很密切,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就開始準備返京做事。
前些日子白景怡已經在京城舉辦了婚禮,白家破例進行了大慶,這畢竟是長房長孫的婚禮,人情往來也要求辦的大一些。
京城裡麵醫藥行業很是轟動,一些和白家有著人情往來的高官顯貴也紛紛送了賀禮。
一些外人聽到白家的長房長孫娶了個外地的鄉下丫頭,有些人偷偷的背地裡笑掉了大牙。
不過白穎園夫婦和白文氏對這個媳婦兒卻是非常滿意,不僅知禮懂事,而且進退有據,學起東西來很快,辦事也麻利,透著一股子爽利勁兒。
白景怡新婚燕爾,在京城過了年,小兩口才施施然的回返西京城,接替了白景善的職務,把小三爺換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