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賜死,就是勒死。
盧氏把自己打理了一下,沒有再掙紮,就算陛下肯放她,她也活不下去了。
隻是不得不說,德妃真的是個狠人。她此刻好像沒有多悲傷了,反倒生出了怨恨。
她也不是天生就想要野心勃勃的。
此刻,就是長槍斷了,槍尖碎了,紅纓……也就丟了。
盧氏死去的消息傳開,宮中是一刻也不能停留的,立馬就把她送去埋了。
她這樣獲罪,自然進不了發妃陵了,隨便找一塊地方就給她埋進去。
盧家也一樣,主家留下的十歲以下孩子全部重做奴仆,奴仆是不配有祖墳的。
所以盧家人死後,也都是隨便埋了。
不被牽連的盧氏旁支那都是很遠的,誰敢隨便沾手?
何況盧家的家產都被抄沒了,誰也不會來管他們。
北苑裡,鄭太妃哭的肝腸寸斷,可沒人會救她。
她選了白綾,幾個內侍盯著她赴死。
她這一輩子就是個悲劇,比起盧氏在閨中還受寵,她小時候也就普普通通的長大。
那時候的鄭家還不如後來,家中兄弟姊妹多,住的也不寬敞。
進了宮,先帝老了,後宮有貴妃。
年輕的小嬪妃們好幾個住一個地方,俸祿少,沒賞賜,見不著陛下,吃的差,住的差。
病了也不能及時見到太醫。
等成了太妃,搬來北苑,更是像與世隔絕了一般。
前朝後宮確實不禁止通信,可住在北苑的太妃想要跟娘家人說話見麵,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算是傳話傳信,沒有錢,誰替你跑腿呢?
何況,鄭家早已放棄了她,一個不得寵的女兒,一個沒用了的女兒罷了。
到了此時,即將要死了,其實她還是不太清楚這件事到底多大了,甚至她也不清楚她的母族如何了。
沒有人替她傳話,她甚至還沒搞清楚事情呢。
她隻知道要死了,她就要死了。
不過盯著她去死的內侍們也不會去同情她,因為遠有人比她更慘。
比如伺候她的那幾個人,比如那兩個被威脅的老內侍,比如宮中那些稍微聽到傳言說了幾句的奴婢。
又比如,他們三家家中伺候的奴仆們。
這一次的清理足夠慘痛,至少不會再有人敢提起這件事了。
隻是到了後頭,史書語焉不詳,終究把貞裕帝的死寫的精彩紛呈,那何嘗不是他自己的罪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