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於1979年1月3日,由粵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投資開辦。
其是是新中國第一家擁有整套國際先進水平、全新錄音錄像設備和音像製品生產線的音像企業。
曾出版新中國第一盒立體聲盒式錄音帶《朱逢博獨唱歌曲選》、第一張激光唱片《蔣大為金曲》、第一盒錄像帶《中國錄影集》……
可以說,其開創了新中國音像事業先河,見證了中國影音事業的發展,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平凡道路。
後世這家公司已然名聲不顯,但在九十年代的今天,它卻是內地音樂界的巨頭。
目前內地比較出名的一個音樂獎項雲雀獎就是由其主辦。
本來,雲雀獎最開始是太平洋內部為了嘉獎公司內部那些銷量過十萬的歌手所設立的年終總結獎項。
但隨著時間流逝,以及太平洋的影響力,這個獎項一度成為了內地比較重要的音樂獎項,且入選標準還從十萬張變成了恐怖的兩百萬張。
還是那句話,八九十年代的內地磁帶市場是無比龐大的。
每年,在內地銷量過一兩百萬的磁帶多如牛毛。
當然,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磁帶基本全是來自港台歌手以及翻唱。
扒帶子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內地很流行的一個趨勢。
所謂扒帶子,就是找來專業樂手記樂譜,按照原來的編排重新錄一遍。
當時能聽到的港台流行樂都是在電台播放的、華僑帶回來的、去沙頭角買來的……能聽到原唱的隻是少數人。
那時的音樂人,聽到鄧麗君、羅文、蘇芮都覺得震撼,會忍不住模仿他們的唱法、聲音和編配,在模仿中學習獨立。
扒帶子扒出了一批後來的原創音樂人:李海鷹、陳小奇、陳潔明、畢曉世。
崔健也扒過帶子,他曾在采訪中回憶:“1984年、1985年,我們剛開始接觸西方現代音樂,很有感覺,開始自己扒帶子,扒著扒著就覺得可以寫,就寫了兩盤專輯。”
其中,太平洋就是率先扒帶子的公司。
當年朱曉琳翻唱的《媽媽的吻》,甚至賣出了兩百六十萬張的銷量,創下當時內地最高銷量記錄。
這種無羞恥的扒歌時代在91年得到終結。
因內地扒歌成風,老美都坐不住了,甚至以此在外交中要求內地頒發版權法。
自從,扒歌才正式告彆內地音樂舞台,內地音樂人也開始陸續開始自己的原創。
而這,也是中唱片會仿照港台唱片公司成立企劃部的原因。
不僅中唱片,太平洋等公司也因版權法的出台,開始提高歌手待遇,重點關注內地原創音樂。
周子恒坐在陳小奇的車上。
車子在道路上飛速行駛,很快便來到了人民北路686號的太平洋大廈。
遠遠看去,二十九層高的太平洋大廈在眾多建築中異常醒目。
在其側對麵,便是粵省廣播電視台大樓。
說起粵省廣播電視台,這其中還有一個傳聞。
據說,當年廣播電視台之所以成立,還是靠太平洋音影拿出三千萬創立的。
結果,廣播電視台成立以後,不僅沒成太平洋的下屬機構,反而成了太平洋的頂頭上司。
“比起我們中唱片,太平洋有一點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