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技術與生存保障計劃(1 / 2)

林森:“世界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解決人類現今的問題有很多種,但不能使用理性去引導他們。

我建議雲飛博士可以改變下自己的研究方向,社會情緒學。

這是一種從大眾心理學衍生出來的學說,將人類社會看成一個個體,每個人就好比它的細胞,各個團體就如組織。

了解它的情緒,它時而激烈如猛火會瞬間吞沒一切,時而平緩如一灘死水毫無生氣。它有著內在的驅動力,需要明白這種驅動力,才能真正明白社會情緒學。

如你推測,我們不加乾涉,未來人類社會迎來災難,甚至有很多很多人會死於饑寒交迫,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大低穀。

但大低穀總會過去,人類無法憑自身抑製自己的瘋狂,但人類也無法靠自身的力量使自己滅亡,文明是擁有著文明自愈力的。

總有人會自己走出來的,人類或許就會迎來新生,或許就會有人喊出‘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人類在這樣的思想轉變中或許就迎來各種技術上的突破。

最壞的結果也就如此了,時光是無限的,人類是有限的,以有限去追求無限才是文明的魅力。

未來我既需要集中資源應對三體危機,又需要讓科技得到突破,讓人類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

曆史上無數事實證明科技突破需要什麼:

一是全社會的生產產業拉動與推動,各行各業都會迎來蓬勃發展,它的弊端是巨大的浪費。

二是大發現,曆史上的每次大發現都帶動著全社會的前進。

三是思想變革,一潭死水隻有在思想變革中才會迎來新生。

我的計劃也就是《技術與生存保障計劃》,概括如下:

一是現在整個社會都在發展太空行業,但其他的各類產業也不能停。未來失業的人口肯定會很多,我們需要提前為他們謀求生路。

需要成立詳細的工商條例細則,那些無意義的產業如高端餐飲,奢侈品,珠寶行業將受到限製。各類文娛行業還是要支持的,如影視行業,文化行業都可以支持,這是計劃的一部分,必須要做。

二是由我們帶頭,與各國溝通資源分配事宜,現在的大國都在不遺餘力的向小國掠奪資源。

技術現在已經做到各國最大限度的技術共享,大國在未來不可能靠科技技術壟斷,那麼唯一壟斷的隻有資源。

未來的太空時代誰有資源誰就有更多的話語權,我們需要為小國站台,未來的人類艦隊也需要有他們一份。

經過調查發現,現在人類瘋狂的開采資源大多發生在一些小國,反對者會被那些大國打上人奸的標簽,社會中層被輿論牽引成為支撐瘋狂開采的主力軍。

三是保障糧食產量,我們需要研究工業化人工合成澱粉與蛋白質技術,若是可控核聚變取得突破,糧食問題將迎刃而解。

現下我們的目標還是多生產多儲存,可控核聚變真正成熟還要等第三代核聚變技術,我們的路還有很長。

四是,聯係世界各國,尤其是高緯度區域國家,建議建設大量的大型地下永久庇護所,甚至在未來20年內建設的庇護所可以容納全國大部分人口。

麵壁者雖然不能乾預各國的內政,這項建議可能被PDC駁回,但我還是希望各國能重視這條意見。

這是計劃的草綱,需要有專業的人士將它的細節補充完整。

我們不是期待這些措施就能改變大低穀的到來,隻是希望讓理性保留的更久,讓大低穀不至於摧毀整個人類社會。”

科技突破需要什麼,還有第四點就是戰爭,這點林森不會講,也不能講,在座的各位很多人也都知道,也不需要講。

200年後的人類都生活在地下城,地表的人類很少,那時的全球氣候到了一個極端的地步。

地球環境遭到巨大破壞,甚至200年後的科技也無法恢複地表氣候,最終隻能在地下城生存。

環境的破壞與其說是瘋狂開采資源導致,倒不如說是各利益集團間的資源爭奪導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