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舉第一場——國子監發解試(第二更)(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6280 字 5個月前

公孫策的表現算是很好了,畢竟跟死人打交道的破案更能鍛煉心智,心理素質絕對是上層。

再看周圍不少學子,身子都在微微發抖,連考卷試題都沒看到呢,臉上就隱隱露出崩潰之色。

狄進並不嘲笑他們,倒也觀察了一番。

不遠處的王堯臣臉色也不是很好看,顯然做不到心平氣和;

文彥博則是不停走動,似在緩解壓力;

倒是三人中年紀最小的韓琦表現沉穩,站著一動不動,單從神情來看十分沉著,隻是眼神略微有些呆癡。

對於很多學子來說,等待的時間極為漫長,又好似恍恍惚惚就過去了,五更鼓響。

“咚咚咚——”

國子監的門緩緩打開,負責考務的吏胥,早就列隊完畢,每人手裡高舉著牌子,大聲道:“照你們的名狀,找到相應的考務,列隊站好,一刻鐘後,依次進場!”

眾學子亂糟糟地排好隊,開始對照名冊。

國子監這方麵倒還好,互相知根知底,都是熟人,但地方上,就要嚴格盤查考生了,姓名、籍貫、年齡,相貌等等,以防有人替考。

每年都會出現類似的事情,即便五人聯名保舉,也避免不了有人鋌而走險。

待所有人驗明正身,就是搜取小抄夾帶,檢查隨身物品,然後去祭拜孔聖雕像。

一通麻木的流程走完,試題終於開封。

不知是不是國子監格外特殊,狄進發現,這裡的考卷確實不同,用精致的綾布裹著,貼著封條。

在眾多考生的注視下,卷筒打開,決定命運的考題,終於被取了出來,然後有文書開始謄抄,學子們則分彆被引入了不同的考場。

公孫策和狄進不在一個考場,互道祝福後,各自跟著引路的人員,走向自己的位置。

“還行!”

狄進發現,相比起後世明清時期蜂窩似的號房,狹小到考生身體不好的能死在裡麵,宋朝對於考生的待遇要好不少。

當然這也可能與國子監的環境有關,如果狄進還是在並州應試,就不見得有這樣好的考場環境了,如果再是什麼偏遠地區,那就更彆提。

而他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放下考箱,從中拿出準備的早飯,開始吃了起來。

再不吃,會冷的。

監考人員路過,都不禁側目。

這架勢……考場老油條啊!

但看年紀又不像,最多考過一次解試的模樣,真是奇怪!

說實話,真正考過多次的,也不見得不緊張,正如高考複讀一樣,第二次考時沒準比第一次還慌,壓力翻倍。

所以狄進懷疑柳永一次次考,除了所傳仁宗不喜歡他的詞賦風格,故意點評不讓他過外,臨場發揮很可能也占一大部分。

比如與狄進同考場的王堯臣,看到這位的瀟灑姿態時,也不禁懵了懵。

本來緊張的身體就有些僵硬,現在競爭對手還吃上了?

呆呆看了半晌,王堯臣才反應過來,自己也帶早餐的,趕忙取出狼吞虎咽起來,但由於吃得太快,又忍不住咳嗽了幾聲,一時間頗失風度。

如他這樣的不在少數,考場裡咳嗽聲和噎住的拍胸聲不絕於耳,監考見怪不怪,隻是觀察著,看哪個學子嗆得太厲害,上前安撫一二。

畢竟這裡的都是有些身份的,萬一噎死在裡麵,倒也不美。

眼見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早飯吃完,考官又宣布一遍考場紀律,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擅自離座,任何行動都必須先行報告等等,然後才把考題貼在了迎麵牆上。

試詩賦論各一首、貼經十帖、墨義十條。

題目不多。

最關鍵的是詩賦,經義考《論語》和《孟子》,需要合格,但比重低上許多。

所以其他考生的目光,幾乎都集中在詩賦上,唯獨狄進看了看詩賦的題目,在腦海中自己整理的西昆體題庫裡麵核對了一番,露出胸有成竹之色,然後看向經義。

這個年代,經義的比重確實低,策問更不是必考,全看考官出不出,但他的目標可不是考過解試,成為平平無奇的舉人。

在爭排名的前提下,所有題目都要力求完美,如此才能服眾。

狄進將貼經墨義也仔細審題一遍,穩穩提起筆,開始答卷。

大半年有針對性的學習成果到底如何,今日第一場科舉,就要初見分曉!

請訪問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