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5622 字 5個月前

狄進說到這裡,看著沈氏忽青忽白的臉色:“事到如今,否認也沒有意義了,彆的事情我先不問,你抱著的孩子去了哪裡?他是你們專門拐帶來的祭品麼?”

最後一個詞顯然刺激到了沈氏,她馬上予以否定:“不是祭品!他們兄妹是去當靈童的!”

“兄妹……”

狄進目光沉下:“這兩個孩子是如何當靈童的?掏空心肺五臟,供奉給你們祭拜的邪神麼?”

“胡說!”

沈氏厲聲喝道:“你們以為我等是南方那些土神邪祭嗎?三行法會,得佛祖賜福,靈童將來是能侍奉在佛祖腳下的!那是大造化!大造化!”

……

“三行法會?彌勒教!”

當呂公弼將初步的審問情況稟告,車廂內悠閒看書的呂夷簡,神色頓時嚴肅起來:“扶老夫出去!”

彌勒教與摩尼教,是後世討論宋朝各種起義的時候,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

據史料記載,仁宗朝總共發生的起義次數為六十次,其中兵變占了十五起,而這些兵變基本上就是兩個原因,一是五代下克上風潮的延續,唐末五代牙兵逼迫節度使造反的例子太多了,宋初也有不少效仿,另一個原因就是秘密宗教的影響。

唐朝滅亡,不僅是滅亡了一個朝代,舊時維持國家基層管理的高門豪族,也都在亂世中被消滅了,百姓不再被莊園農奴製度束縛住人生自由,流動性變高,這對國家的經濟層麵無疑是有益處的,但對國防動員和地方治安卻造成了負麵的影響,由此產生了一段真空期,極度缺乏一個中間階層,來維持對基層的組織和秩序。

朝廷能做的是將四處流竄的社會閒散人士收編為軍隊,士大夫則開始建設家族宗廟,士紳階層逐漸填補高門豪族的空白,而民間的百姓則自發地結成許多會社,商業會社、江湖會社,還有秘密宗教。

朝廷最忌憚的,正是秘密宗教。

他們是真造反啊,且組織架構嚴密,規模哪怕不大,卻很難被徹底剿滅。

方臘起義人儘皆知,自不必說,實際上水滸傳裡四大寇中王慶的原型,也是彌勒教的造反頭子王則,掀起了貝州動亂,若不是和黃巾起義一樣先泄露了消息,不得不提前發動,還真的很難說會不會在河北山東掀起浩大的陣仗,相比起來,曆史上的宋江一夥不過是流寇,危害性要相差太多了。

呂夷簡政事經驗豐富,一聽牽扯到秘密宗教,態度就完全不同了。

剛剛下車,就見狄進也走了過來,呂夷簡還快走了兩步,拱手微笑:“幸得仕林在,才能這麼快地揭破賊人的真麵目,此乃大功一件啊!”

“呂相公!”

狄進同樣快走了兩步,平和還禮:“下官既同行,已然參與此案中,此乃分內之事,理所應當!”

呂公弼此時已經暗暗後悔邀請對方同行,呂家招收那麼多幕僚,從來沒有出過什麼事,怎的此人一來,車隊裡又是死人,又是揪出彌勒教徒?當真邪門……

呂夷簡則正色詢問:“能夠確定此賊是彌勒教徒麼?”

狄進將沈氏的言行舉止大致描述了一遍,總結道:“從這婦人儘力遮掩的態度來看,她很清楚,自己所信奉的教派與朝廷是敵人,也早就做好了襲擊官員的準備,如此想法絕非普通的邪祭信徒可以具備,依我的判斷,她至少與彌勒教有很深的關聯。”

“這種隱秘宗教,遺禍無窮啊!”呂夷簡撫須道:“南方邪祭,危害鄉裡,北方邪教,滲透軍中,甚至會引發兵變!”

狄進認可這種危害,直接問道:“據呂相公的了解,兗州有這類邪教麼?”

“有!”

呂夷簡斷然道:“先帝於泰山封禪,兗州百姓多有信奉,彌勒教不會放棄這等州縣,定會蠱惑人心,發展教徒。”

狄進頷首:“如此說來,彌勒教徒混入去兗州的車隊,並非巧合?”

呂公弼神色一動,呂夷簡則沉聲道:“無論是否巧合,涉及一州安定,都不容懈怠,還望狄三元能徹查案情,將賊人一網打儘!”

“定儘全力!”

狄進應下,再度拱手一禮,轉身離開。

目送這位雷厲風行的挺拔身姿遠去,呂公弼欲言又止,終究還是問了出來:“父親,我呂家幕僚中出現了彌勒教徒,他為何不落井下石,反倒幫著說話呢?”

呂夷簡看了眼這個寄予厚望的兒子,撫須輕歎:“你什麼時候能沒有疑惑,而是不假思索地做出相同的選擇,就擁有成為朝堂重臣的格局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