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 太後的厭蠢症犯了(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6691 字 5個月前

福寧殿。

一串如美玉相擊,雪山流泉的樂聲正在回蕩。

太後的壽宴席上,每行一盞酒,皆有笙琶歌舞及雜劇曲子助興。

不過今年皇族貴女和朝臣命婦的關注點,並不在這些表演上。

有的觀察久未露麵,麵容變得大為憔悴,好似蒼老了十數年的大長公主,暗暗心驚;

有的觀察坐在太後劉娥左右的兩位太妃,一位是官家的小娘娘楊氏,另一位是官家的親母,由順容之位晉升上來的李氏,三位娘親倒是其樂融融,相處和睦;

相比起來,端坐主位的劉娥和趙禎,腦海中則在思索前朝的風波。

本以為之前平平安安,此次遼國出使總算是安然度過危機,沒想到壽辰中還是出了這等禍事,所幸身為正使的蕭遠博一切平安,副使也無生命安危,已經被妥善安置,而大部分朝臣甚至都不知道發生了這麼一樁變故。

人多口雜,若是鬨得沸沸揚揚,那以國朝消息的傳播程度,事情肯定就瞞不住了,現在群臣不知道,事情沒有鬨大,影響自然能降到最小。

劉娥對此頗為欣慰,這些細節最是考驗政治能力,而那位館伴使隨機應變的表現,無疑是完美的。

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速速抓到凶手了!

京師乃首善之地,遼人諜探興風作浪,就已經讓國朝失了顏麵,如今可好,對方乾脆潛入到皇城之中,到眼皮子底下害人了,還是在禦宴之中下毒……

想到身邊的內侍宮婢裡麵,可能藏著敵國的細作,趙禎哪裡還能聽得進曲樂,免不了頻頻探頭,看向殿外的位置。

終於,兩道內官的身影出現。

閻文應匆匆走在前麵,張茂則快步緊隨其後。

壽宴之上,劉娥臉上帶著幾分慈祥,始終目不斜視,直到此時才輕輕按了按眉心:“老身有些倦了,先入後殿歇一歇……”

趙禎即刻起身:“兒臣來扶大娘娘!”

“恭送聖人!恭送官家!”

待得劉娥被攙扶著到了後殿,老壽星的神情變得完全不同,一個冷肅的眼神就讓閻文應額頭冒汗,跪倒在地:“老奴無能!請聖人責罰!”

劉娥麵無表情:“如何了?”

“尚食局宮婢清素落井身亡,疑似賊人畏罪自殺……狄伴使明察秋毫,識破了真凶為脫罪先施殺手的詭計……更發現食醫李大娘有遼人諜探之嫌……這宮婦已經過世,如今的凶手極可能是她的傳人……”

如果沒有張茂則的記錄,閻文應會繪聲繪色地講述一番查案的過程,將自己的作用好好凸顯出來,但現在有了筆錄,還要妄作遮掩,那就是自討沒趣了,他隻能老老實實地將大致情況述說了一遍,末了再不甘不願地補充道:“張高班詳細地記錄了案情,請聖人過目!”

張茂則上前,他是官家的心腹侍宦,誰都知道前途遠大,隻要日後不犯大錯,必定能升到都知之位,不過如今年紀還小,還隻是內侍高班。

“呈上!”

劉娥年紀大了,視力卻很好,批閱奏劄都是親自閱覽,而非彆人讀給她聽,此時也拿過張茂則記錄的案卷,細細翻看起來。

殿中一片安靜,趙禎努力擺出沉穩的模樣,眼中卻滿是期待,就等著大娘娘看完後,自己來好好見識一番仕林是如何查案的。

《蘇無名傳》他已經追完了,現在倒是又有更真實的案例,這般一想,之前的驚惶恐懼感也消退了許多,生出了底氣來。

而隨著紙張的翻動,前朝發生的事情如一幕幕畫麵,準確地浮現在劉娥的腦海中。

“閻文應和閻士良想要匆匆結案……”

“賊人本以為是皇城司查案,因此多有設計,幸得狄仕林堪破蹊蹺,不讓對方如願……”

“狄仕林控製住了機宜司,這是趁機要將刺探敵情的權責,從皇城司這裡徹底地奪過去了!”

對於這起風波,執政太後看的顯然不僅僅是凶手與查案者的交鋒,而是內官之間微妙的關係,乃至前朝後朝兩個部門的暗鬥。

待得前因後果了然於胸,劉娥再掃了低眉順眼的閻文應一眼,心中不禁有了評價:“自作聰明的蠢物!”

閻氏父子想要匆匆結案的行徑,根本瞞不過她,原因不問可知,宮中這些有著實權的職位可都是肥差,彆看地位是奴婢,若論斂財,不遜於前朝的那些京官朝官!

這尚食局的吳典禦,必定是閻文應的人,江德明在時,閻文應也是副都知了,在其中不知撈了多少,自然擔心被牽扯出來,哪裡敢讓案子深查下去?

而狄進也心知肚明,並沒準備深挖這些,隻是一方麵要避免這對父子乾擾查案,另一方麵通過案卷的記錄,高下立判的對比,也展現出皇城司在自身職責上的無能。

遼人諜探都在宮中殺人了,他們竟然還為了一己私利,準備匆匆結案……

劉娥既是惱火,又是失望。

對皇城司的徹底失望!

如果主官的能力差,換一個有能耐的官員上去,或許還能有所改善,但皇城司的問題是,它的名聲恰恰還很臭,彆說文臣,連正經些的武官都不想沾邊。

照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這個部門隻能在京師裡麵耍耍威風,再也沒有太祖初立時采聽明遠,刺探邊關的風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