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元魁首的官場積累(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5456 字 6個月前

狄湘靈眯了眯眼睛:“還是此人胡吹大氣,根本沒有誠意?”

“凡是成型的市集,即便是建造者想要摧毀,也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狄進淡淡地道:“具體到這一件事上,且不說盜門想要解散,那些弟子答應不答應,鬼市想要關閉,就隻有一個法子,殺!”

招安不是直接投降那麼簡單,往往伴隨著背叛與出賣,之前倆人討論時,準備看一看盜首的品性如何,正因為答應下招安,基本就代表著背棄追隨他的人!

現在對方還真的答應下來,隻是附上兩個條件,看似是意動,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

狄進分析道:“盜首恐怕也沒想到,朝廷會釋放招安之意,此人作為首領,或許不願,但手下難免人心浮動,現在提出條件,我們卻難以辦到,便能讓手下認為是朝廷並無誠意,甚至要將他們騙出無憂洞屠殺,反倒能進一步凝聚洞內的人心……”

狄湘靈皺眉:“可這提議極不合理,寶神奴是遼人諜細首領,這等重犯豈能隨意殺死?更彆提渤海密藏,就不說這寶藏有沒有,那也是在遼國境內的事情,我們難道挖出來給他?他以為自己是誰?簡直荒謬!”

“很多時候,借口不需要解釋得那麼清楚,盜首隻要告訴盜門上下,自己提出了條件,朝廷卻根本不接受,就足夠了。”

狄進道:“不過盜首能撒這個謊,就說明此人對於渤海密藏的執念確實很深,否則沒必要特意拿遼國的寶藏做文章,渤海國的曆史,其實算在《唐書》裡麵……”

盜首毫無誠意的談判條件,他不可能費勁完成,但整件事倒讓狄進目光一動,得了提醒:“館伴使之後,我一直在集賢院內讀書,新的差遣還未下來,如今拜他們所賜,倒是有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

“仕林,朝安!”

“伯庸,朝安!”

皇宮圖書館,狄進多了一個伴。

就在元宵之後,天聖五年進士榜的榜眼王堯臣,也被從地方召回,通過館試,進入館閣,同授從七品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當然,兩人看似官職一樣,館職一樣,但王堯臣仍是綠袍,而狄進不僅服緋,佩銀魚袋,還任職過館伴使,官場資曆已是完全不同。

王堯臣此時在狄進對麵坐下,看著對方一襲銀緋,捧書卷,品香茗,一派悠然自得,就有些羨慕。

羨慕並不嫉妒,因為這是實打實的功勞換來的,甚至若不是這位太過年輕,彆的官員能平息一場遼人蓄謀的大禍,都能憑此功入兩府。

而這樣的儲才,自然不會長期留在館閣看書,兩府已經在討論他的新任命了。

王堯臣來時就有所耳聞,忍了一忍,實在沒忍住,低聲道:“仕林,你可知如今朝堂有臣子,舉薦你入禦史台?”

狄進抬起頭來:“禦史言官?”

禦史彈糾不法,上管君,下管臣,萬事皆可奏,實在是一等一的要職,更是進士出身的年輕官員,向上進階的一條捷徑,隻要擔任過一任禦史,就等於在個人履曆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畢竟即便是最低的監察禦史裡行,都能擁有文學貼職。

文學貼職其實就是類似於狄進如今的館閣職位,但狄進是直集賢院,在集賢院上班,以他官兼任,就被稱為貼職,而無論是館職還是貼職,都是朝廷儲才,前途無量。

這群人晉升速度都會比尋常的進士快上近倍,尋常要三年磨勘才能得到一遷的差遣,到了做過禦史的官員那裡,一年一遷都是理所當然。

就更彆提當禦史言官的時候,名字可以時常傳到執政者的耳中,即便是以前不熟悉的官員,這般刷存在感,執政者也往往會印象深刻,等到後麵想起來,還有這麼一位忠正剛直的禦史言官,平步青雲的日子就到了。

當然王堯臣知道,最後這一項狄進並不需要,可這依舊是最佳的升官途徑,所以他的語氣裡是帶著恭喜的。

然而狄進表情平靜地聽完消息,堅定地搖了搖頭:“我年少,眼界有限,難免偏頗,當辭讓不受!”

王堯臣愣住:“你不受禦史言官?那仕林,伱接下來希望任何職?”

狄進笑了笑,把手中的史料文獻朝上抬了抬:“我為三元,自當踏踏實實地做學問,此前聽劉公恰有修史之意……伯庸,你說我們重修一下《唐書》如何?”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