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給你誠意,你受得住麼?(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7749 字 5個月前

“籲!”

馬車在城門緩緩停下,呂公著首先掀開簾布,然後和兄長呂公弼一起,扶著父親走了下來。

父子三人遙望向繁華的京城,都露出感慨之色。

呂夷簡回來了。

曹利用之死,在朝中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之前把他貶出去,百官個個嘴角彎彎,心裡偷著樂,晚上睡覺說不定都笑醒,結果這位當了十幾年樞密使的重臣真的死了,又群情激奮,都說他是被逼殺,大為冤枉,要嚴懲那位內宦!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令人關注的人事變動,宰相張知白也致仕了。

《宋史》裡麵評價,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張知白在其中存在感不高,這位老相公行事一向低調謹慎,隻是身體向來不好,如今年老病重,連朝會都有缺勤,早就在走三辭三讓的過程,曆史上都沒走完,直接卒於任上,現在稍微好些,總算退下去了。

兩府重臣裡麵,一位樞密使,一位宰相的空缺,自然會引發人事變動,就在不少官員以為知應天府的晏殊會被調回時,判兗州的呂夷簡卻被太後調了回來,而官家也十分認同。

於是乎,自請外放一年不到,呂夷簡又回到了朝堂中樞!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重回權力殿堂的刺激,車馬勞頓沒有讓這位政治生物感到疲憊,呂夷簡走下車來,看起來比兩個年輕的兒子都要精神,待得回到呂府,更是立刻入了正堂,呂家的幕僚紛紛上前,將朝堂近來的大小事宜稟明。

呂夷簡仔細聆聽著,除了那些兩府宰執,朝堂要員外,還特彆關注一個人。

狄進。

長子呂公綽之前在開封府陳留縣當知縣,如今也調了回來,就由他負責稟告:“狄直院卸任館伴使後,中書有意舉薦他入禦史台!”

呂夷簡聞言眼神一動:“禦史言官?狄仕林作何反應?”

呂公綽道:“他兩度辭讓不受,就看第三回了……”

呂夷簡淡淡地道:“你認為他是假意不受,以聚聲名?”

對於父親,當然不必掩飾自身疑慮,呂公綽講出了自己的見解:“禦史言官乃仕途捷徑,狄直院又是才乾之輩,潔身自好,並無錯處,為何不受此位?”

在他看來,任禦史言官有百利而無一害,多少進士盼著都盼不到,狄進卻上奏推辭,多少有些惺惺作態了,後麵肯定會答應下來的。

但呂夷簡卻搖了搖頭:“不!狄仕林不會受此位的!”

呂公綽一怔:“這是為何?”

“尋常禦史言官,隻需心憂社稷,儘心用命便可,但狄仕林不同,他過於年輕,又服銀緋!”

呂夷簡道:“試想當你年至不惑,麵對著這樣一位年輕的官員,指著你的過錯斥責時,哪怕他說的對,你會作何感想?”

呂公綽是長子,也快到而立之年了,是能夠代入那種場景的,馬上意識道:“我會恨上這個人?”

“禦史言官,對事不對人,然狄仕林當禦史言官,一定會淪為對人不對事,禦史言官之路,絕不適合他!”

狄進如此年紀服五品服,佩銀魚袋,朝堂上下多少人眼紅,不過他的館伴使之責辦得實在漂亮,將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因此哪怕彆人嫉恨,也挑不出毛病來,但禦史言官就不同了……

呂夷簡輕撫長須:“去查一查,是誰最初提出讓狄仕林任禦史言官的,這個人不見得懷著好意!”

“是!”

呂公綽點頭,明白了父親的用意。

如今四弟呂公孺正在狄家住著,得狄進教導,雙方後麵在政壇上是敵是友,還很難說。

將來呂家要是對付狄進,這個人就是盟友,要是與狄進結盟,這個人或許就是共同攻擊的目標,無論哪種,都該提前準備,未雨綢繆。

長子去了,呂夷簡又將心思轉回兩府重臣上,考慮著誰能對自己進位宰相造成威脅,但想著想著,突然目光一動:“辭讓不受,此法甚妙!”

……

“聽說了麼?呂公不受宰相之位,舉薦了張相公!”

集賢院中,狄進有些無奈地抬起頭,看向王堯臣。

他是真沒發現,這位如玉君子,居然也是個八卦的性子。

怪不得說宋人的京師由上至下,都喜歡議論宮闈之事,官家後宮裡發生了什麼,很快連街頭巷尾都會傳遍,嘴是真的碎。

王堯臣麵孔微紅:“兩府宰執的變動,仕林難道不關心?”

狄進道:“自是關心的,呂相公此舉,定得朝野稱頌,士人敬仰!”

此番兩府重臣變動,太後有意讓呂夷簡進相位,結果呂夷簡辭讓不受,並舉薦了張士遜,彆人讚歎他真君子,狄進卻隻佩服他進退自如的政治手段。

換成旁人,剛剛貶官回歸中樞,再有這千載難逢進位宰相的機會,哪裡還會退讓,先邁出這關鍵一步再言其他,但呂夷簡偏偏就能權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選擇。

宰相有三位,如今僅存王曾,即便張士遜上位,還有一位空缺,何況張士遜能力遠不及呂夷簡,隻是資曆足夠,如今這番謙讓,第三席自是再無人能與呂夷簡相爭,還能徹底彌補之前的過錯影響,將宰相之位坐得更穩,宰相的權勢握得更牢。

這不僅是對政局的判斷,更要對自己有著絕對的信心!

“厲害!”

狄進略作感慨,重新將注意力回到手上的文獻中。

王堯臣見了也沉下心來,一起幫忙。

原本以為這位隻是說說,結果發現,無論是推辭禦史之位,還是準備興修史書,都是來真的。

狄進不需要禦史資曆,相反禦史的經曆會對仕途造成阻礙,他是真的堅持不受,至於編修《唐書》,更是真心實意。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