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給你誠意,你受得住麼?(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7749 字 6個月前

這個時期的《唐書》,在後世被稱為《舊唐書》,是五代時期編修的,可以說潦草成篇,許多地方就是直接摘抄,根本不作處理,完全是不合格的史書。

不過五代時天下大亂,沒人顧得上這個,到了如今天下太平,有關前唐的曆史文獻又有了不少新的發現,所以仁宗朝重新編修《唐書》,即後世的《新唐書》,可以說是一個必然。

曆史上編修《新唐書》的有一群人,最主要是兩位,一是宋祁,也就是三元魁首宋庠的弟弟,另一位就是歐陽修。

宋祁負責修撰列傳,前後長達十七年之久,歐陽修負責本紀、誌、表,而宋祁的列傳先成,歐陽修的本紀、誌、表後成,然後再由歐陽修統稿刪革為一體。

相較於潦草的《舊唐書》,《新唐書》的優點無疑是很多的,但缺點也有不少,其中一個深為後世詬病的,就是作史者多為文學家,太重個人情緒,以自己的喜好增減內容,扭曲事實。

比如編撰的時期,正好是古文運動大興的前後,西昆體沒落,受夠了駢文的歐陽修等人立刻出手,把前唐詔令奏議中的駢文統統改寫成散文,這無疑是有損史料價值的;

而歐陽修等人十分喜愛韓愈和柳宗元,把他們的許多文章載入各自的列傳中,而這些文章實際上與史事毫不相乾,等於在正史裡麵追星了;

歐陽修又特彆厭惡佛教,將孫思邈、玄奘、神秀、慧能等人的事跡統統刪掉,唐代佛教曆史也不記載……

最為後人熟知的,還有關於武則天的記錄,對於女帝,歐陽修等人自是極為不喜的,所以唐朝野史裡麵的記錄多有采納,反正說壞話的都記上,堪稱正史為野史背書,謠言的製造機。

這就是文學家修史的弊端,全憑一己喜惡,當然絕對客觀的也不現實,隻要編撰者是人,總有主觀偏向,就算是司馬遷的《史記》,在許多內容上極為克製,亦免不了帶有個人情感。

狄進倒也不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鄙視前人,他隻是準備去糟存精,將《新唐書》的優點保留下來,再把那些槽點去除。

這是一項大工程,宋祁、歐陽修等一眾人斷斷續續修了二十年,狄進提前拉開這場修書的序幕,所耗費的時間也是要十數年之久。

所幸這件事首先不需要以一己之力完成,可以自己定下基調,再多招文人協助完成,其次也不需要連續做成,反倒能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來日若是卷入政治風波,就退回館閣修《唐書》。

相比起狄進的未雨綢繆,王堯臣的目的就單純多了,他原本沒有關注《唐書》,但這些時日真正了解後,隻看得直皺眉頭,也堅定地參與進來。

當然他們還不夠資格,便又請出了知貢舉的劉筠。

劉筠早年參與修撰《圖經》及《冊府元龜》,被公認為精細敏捷,有了這位翰林學士出麵,初步具備了修史的資格,先把前期工作完成。

此時兩人麵前各自擺放了幾摞史料文獻,王堯臣還時不時去書架上,尋找自己想要查閱的資料,倒是突然高聲道:“仕林,這是你感興趣的渤海史料!”

狄進聞言起身,就見王堯臣從角落裡抽出一本厚厚的書冊,撣了撣上麵的灰塵,遞了過來:“《渤海記》?這可是好書啊!”

此書是唐朝使臣所著,在出使渤海期間,留下箋、啟、賦、詩等大量文字,並記載渤海的年號、官製、地理、交通、物產、風俗等情況,後世已亡佚,隻能從《新唐書》裡麵摘錄的部分作為參考。

此刻拿到完整版,狄進先是翻開,大致閱覽了一遍,心頭有了數,然後喚來書吏,讓他們開始謄抄。

數日之後,以《渤海記》為主體的第一卷資料成型,狄進將之統稿刪革,命名為《密藏源流》,帶回了家中,將寶神奴身上剝下的秘卷取出,把上麵的渤海文字記錄在冊子的最後一篇,然後交予姐姐。

狄湘靈接過後,翻了幾頁就覺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地合上:“這是?”

“盜首不是對渤海密藏念念不忘,希望能破解寶藏的秘密,作為招安的條件麼?”狄進道:“我現在就在修《唐書》的同時,整理這部《密藏源流》,其內就有渤海寶藏的秘密,這是第一冊,後麵還有!”

狄湘靈明白了:“我將此物交給歐陽春,讓他帶給盜首?”

狄進微微一笑:“不,總不能什麼事都勞煩‘北俠’,讓京師中跟無憂洞有往來的牙人帶到鬼市,將這份‘誠意’光明正大地交給盜首!”

……

無憂洞內。

石壁上的扭曲影子開始交錯,那是一群群人聚集著,竊竊私語著。

“聽說了麼?盜首要接受朝廷招安了!”

“不可能!”

“怎麼不可能?那些牙人藏不住事,都交代了,盜首在尋找一處寶藏,那是渤海亡國後留下的,裡麵有無窮儘的財寶,誰得了就能榮華富貴,十輩子都享用不儘!”

……

“朝廷為何自己不挖?”

“因為寶藏在遼地啊,如果在宋境,衙門的狗官早就挖出來了!”

“嘿!那就是我們江湖子的機會了!”

……

“怪不得盜首會願意,有了這等寶藏,誰還願意躲在這洞裡?”

“這等大富貴,豈能錯過?”

“盯住!一定要盯住!”

……

“《密藏源流》,此書記錄的確實是渤海國情,還有這最後的暗語,似乎真與寶藏有關,那狄進是從何處尋得此書的?難道此人真能破解寶藏之謎?”

相比起外麵的紛紛擾擾,盜首隱居的院中依舊清靜,隻是時不時地傳出書卷翻動和自言自語的聲音。

而很快,二弟子展仲走入,跪在院中,朝著屋內叩首,眉宇間壓抑不住悲傷與惶然:“師父,你難道真要拋下我們,去遼東尋寶麼?”

房間內發出詫異的聲音:“伱為何有此想法?”

展仲低聲道:“外麵都在傳,師父答應了朝廷的招安之意,不願留在無憂洞,要北上尋寶了!”

房間內安靜下來,片刻後傳出盜首的幽幽歎息:“怪不得寶神奴都會栽在此人手裡,歐陽春也為北俠之名所累,此人果然非同凡響,區區一本書,就亂了我盜門的人心啊!”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