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做人留一線與趕儘殺絕(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7250 字 6個月前

院內安靜下來。

展仲的臉色難看起來。

以盜首的威懾力,她若在時,可以確保真正開戰時,調度鬼市上下,但她要是離開了,哪怕換成同樣威望不低的自己,肯定也是壓不住下麵人的,尤其是之前吸納的乞兒幫成員,肯定不會順服。

到那個時候,鬼市真就是和禁軍一樣半斤八兩,唯一能依仗的,也就是地形了。

盜首講事情率先說清楚,就是不願意臨時離去,坑了這些徒弟們,此時言明了利害關係,再問道:“你們願意歸降朝廷麼?”

展仲咬了咬牙,眼神重新堅定下來:“徒兒生來就是不受約束,不願受招安!”

疏影和玲瓏遲疑了一下,也齊聲道:“我們要跟著二師兄,跟官府鬥一鬥!”

“好!”

盜首露出感慨,也不知是欣慰,還是哀傷:“人生有各自的選擇,為師以前就受過逼迫,如今自是不會逼迫你們一定要去做什麼,但終究是師徒一場,臨行之前,就給你們留一條退路吧!”

……

且不說京師上下兩方,正在醞釀著一場太平了二十多年後的難得戰事,集賢院內,狄進一杯茶,一摞文獻,一如往常。

劉知謙昨日已經找他商議過,狄進也安撫了這位機宜司提舉之心,讓其按照朝廷規章辦事,一切放在明麵上。

有鑒於事情的開端是機宜司發起的,這個部門肯定會擔責任,但劉知謙對於責任的範圍過於擔憂了,實際上消息傳出去後,朝堂極為關注,尤其是武人勳貴,開始蠢蠢欲動,都認為這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沒辦法,宋遼和議後,武事大幅度減少,軍中武將基本沒了靠上陣殺敵立功的機會,升遷之路立刻變得狹窄起來。

就比如狄青,在京營無所事事,實在待不慣,結識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武人後,去了北方,如今正在河東,在國朝與夏人新開的榷場,為守備武官之一。

這就是上進。

但他這種例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無所事事的混日子,朝廷也知道如此下去不行,有意培養將門勳貴,作為軍中骨乾,至於效果如何嘛,看看現在催更《蘇無名傳》的就剩下將門勳貴,就知道這群人能不能打了。

所以狄進才會給盜首一個機會,做人留一線,不必趕儘殺絕,亦是圍師必闕的道理。

即便如此,他都不看好接下來的清剿,卻很樂意看到這次朝廷的推行力度。

相比起未來不遠的宋夏之爭,這場對無憂洞的清剿,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明眼之人,都知道禁軍不堪大用,但不親自見識見識,卻是不知道禁軍到底有多爛!

正琢磨著,腳步聲傳來,王堯臣坐在了對麵,笑吟吟地看過來。

狄進一看便知,這位消息靈通人士又要播報每日新聞了,主動詢問:“伯庸,可是又有大事?”

王堯臣道:“圍剿無憂洞,何人統領禁軍,仕林想知道麼?”

狄進點頭:“想!”

王堯臣湊近了些:“曾任侍禦史,現任環慶路兵馬提轄的劉平劉士衡!”

“劉平?”狄進微怔:“這位劉提轄為何會在京師?”

王堯臣道:“劉提轄回京述職,聽說朝中本有意,讓他往雄州任知州,正好有無憂洞禍患,便議剿賊之事!”

狄進道:“如此說來,定有兩府舉薦,不知是哪位相公?”

王堯臣笑道:“也是夏參政。”

狄進眼中閃過一絲古怪:“夏參政有識人之明啊……”

這話倒不是完全的諷刺,哪怕曆史上的劉平,揚名於宋夏三場戰役中的三川口之戰,以全軍覆沒,無一生還的戰績,全麵拉開了三戰三敗,宋軍被李元昊暴揍的序幕,這位犯的其實也是戰略性錯誤,本身的勇武不容置疑,而且並非一開始就如此。

劉平是宋初名將劉漢凝之子,卻不靠家族恩蔭,憑自身努力,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不過他的武德並沒有丟棄,於地方上便多有圍剿盜匪,平定夷人的功績,堪稱文武雙全。

但這個人運氣不太好,正因為在文官裡麵武德充沛,真宗當年稱頌劉平,覺得他可以當武將來用,然後劉娥執政後,真的將他由文官轉為武職,從侍禦史轉為環慶路兵馬提轄。

想必那個時候,劉平是崩潰的,要知道他努力考中進士,就因為國朝文尊武卑,現在轉了個圈,又回去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進士的資曆,劉平後來轉為武官,便成了世人心中的儒將,也比其他武人更得朝中宰執青睞,王曾、呂夷簡、李迪、張士遜等人都對其讚譽有加,哪怕犯了不少錯,依舊晉升為武官巔峰的三衙管軍,可稱太尉,入主樞密院隻是時間問題。

然後就遇上李元昊稱帝攻宋,打心眼裡瞧不起李元昊的劉平,揚言西夏乃跳梁小醜,若予他統兵二十萬,彆說敗敵了,可一舉攻入西夏腹地,然後李元昊就在三川口告訴他,自己為什麼敢攻宋……

現在的劉平依舊是文武雙全的典範,朝廷準備讓他知雄州,麵臨遼國的第一線壓力,就是認可其軍事能力,如今臨時調派剿匪,同樣也是合情合理。

就連王堯臣都期待地道:“此番繼夏參政的舉薦後,劉提轄也主動請命,願率京營禁軍,圍剿無憂洞,除惡務儘,一個不留,讓京師百姓日後再也不用擔心賊人的侵擾,得享太平盛世!”

狄進聽著聽著,已然將視線重新回到前唐的史料文獻中,看著曾經的猛將如雲,太平盛世,感慨著道:“那我便拭目以待了!”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