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意思你來晚了,狄青已經把犯界的遼人殺光了(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9390 字 5個月前

頓了頓,呂公孺乾脆道:“他們越是這般說,越不會有臣子承認畏懼遼國,隻會以不願再開兩國戰事為由,爹爹何不利用這點?”

呂夷簡看著兒子,露出讚許之色,這才是一位重臣應有的思路,而非一腔熱血的空洞發言:“確實可用,然伱待如何?”

呂公孺嘿嘿一笑:“拖延時日唄!師父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權,此番沒有獨斷獨行,而是稟明中書,可如果朝堂反應慢了,待得前線打起來,那也與他無關了!”

“你想得倒美!”

呂夷簡不看好這個法子:“這些信件皆是八百裡加急,對於此事的處置,不會超過兩日,必然傳達前線,根本來不及的!”

正如狄進、杜衍的匆匆上任,京師群臣當然清楚,前方的衝突一觸即發,不可能在後方慢悠悠地商議人選,此番對待遼軍的態度更是如此。

呂夷簡的兩日之期都是誇大了,指不定現在的政事堂宰執就匆匆入宮稟明,定下不能與遼人真正動刀兵的決議了。

果不其然,父子倆也就說了半刻鐘不到的話,書房外又有腳步聲傳來,宅老呂程到了外麵:“相公,宮中來人!”

“好!”

呂夷簡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起身,對著兒子道:“去溫習功課吧,下屆科舉你就能應試了,若金榜題名,無論是為父還是你師父,都是欣慰的!”

呂公孺也沒法子了,嘟囔著道:“指不定這一來一回,師父就在前線,把北虜打得落花流水了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呂夷簡腳下不禁一頓:“短短數日,大勝遼人?”

取勝都沒敢想,速勝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遼國有那麼弱嗎?

“可如果真是速勝的話……”

入宮的路上,呂夷簡的腦海中生出這個念頭,待得入了垂拱殿,再親眼看到河東奏劄,突然明白了狄進的用意:“怪不得要上奏請示……”

目光閃了閃,呂夷簡接下來的用詞,變得慎之又慎,既不明確讚同對遼用兵的決策,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間或還幫襯了幾句。

但這不痛不癢的表態,在旁人眼中就是軟弱之態,王曾頓時乘勝追擊。

結果除了樞密副使陳堯谘,覺得與遼國小規模的交鋒,是一個能夠重新衡量兩國戰力的舉措外,包括禦史中丞晏殊在內,其他重臣均持不同程度的反對意見。

官家的意動被太後按下,最終隻有劉娥蒼老的聲音自簾後傳出,定下基調:“南北之好來之不易,我朝不會破盟棄約,傳令河東經略司,邊地用兵更要持重,不可妄啟戰事!”

“是!”

一眾紫袍重臣起身領命,呂夷簡躬身之餘,也注意到,身旁的王曾淡然地瞥來一眼,滿是首相不可觸犯的權威。

他麵無表情,唯有眼中閃過一縷期待:“狄仕林,你對遼國的判斷到底是否準確,老夫拭目以待了!”

……

“駕!駕!”

楊懷敏策馬飛奔,一路疾行。

就在垂拱殿內定下對遼態度的忍讓後,身為內侍省都知的他,也被任命為河東路經略安撫司走馬承受並體量公事。

這份冗長的差遣,絕不是擺設,而是監軍之責,代表著他的眼睛和手,能接觸到河東路軍政大事的每一個角落,代天子監督軍內事務,並且派人傳信,隨時稟告宮中。

楊懷敏對此可太激動了。

西北用兵時,他曾經舉薦黃德和為監軍,被否。

因為禦史中丞晏殊率先提出,後來在狄進的《定邊十策》裡落實,此番開戰,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官家的陣圖是不是授予諸將,內侍根本不在乎,但罷內臣監兵,可是斷了內侍的一條晉升和撈錢之路。

監軍實際上不全是內侍擔任,隻不過有鑒於內侍在官家身邊,更能貫徹和傳達旨意,才會有此安排,而這些外放的監軍哪怕在戰場上未立寸功,隻要原原本本地監督住那些前線的武將們,回宮後自然能水漲船高,職位飛躍。

所以西北用兵,否決了以黃德和為首的一群監軍,轉而完全用文臣管轄武將,後來河東路經略安撫司,杜衍和狄進一正一副,皆是文臣要員,由他們來督促王德用等將領鎮守邊關,朝堂也放心,沒有用監軍,也沒有賜下可笑的陣圖。

直到前線有開戰的凶險,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監軍才被重新啟用,劉娥召見了楊懷敏,督促一番,將他派出。

“狄三元啊狄三元,咱家這次一定要讓你後悔!”

自從上次和任守忠秘議,楊懷敏就敏銳地察覺到,官家對於他的態度已經大為冷淡,而太後自江德明與閻文應倒台後,對於內侍宦官本就忽冷忽熱,愈發天威難測,他由此心驚膽戰,愈發痛恨狄進。

若不是有此人在,皇城司不會失勢,內侍都知也不會如割草般換了一個又一個,可惜以前根本沒有機會還手,連挑撥離間都不敢,現在身為監軍,能夠光明正大地掣肘,豈不美哉?

正因為有了這份報仇的強烈欲望,楊懷敏甚至不坐馬車,直接騎馬。

由於內侍有彆常人的身體構造,騎馬帶來的摩擦更加痛苦,但此番也顧不上那些痛楚了,他以最快速度一路北上,抵達代州,再至雁門寨。

“什麼!杜相公和狄待製不在雁門寨,而是去了西陘寨?”

“可惡!他們真的不怕契丹人打過來麼?”

楊懷敏的眼中閃過一絲畏懼,西陘寨處在最前沿,可是真正直麵遼人刀兵的地方,但既然行監軍之權,也不得不過去了。

在軍士的護送下,楊懷敏雙腿微顫,扭著屁股進入陡峭的西陘寨,先是一股說不上來的刺鼻味道撲麵而來,然後又見到不遠處的城頭上,白發蒼蒼的杜衍和年輕力壯的狄進並列,正眺望遠方,指指點點,不知在說些什麼。

無人迎接,楊懷敏隻能主動上前行禮:“見過杜相公!見過狄待製!”

對待內侍,文臣向來沒有什麼好臉色,何況還是拖了不少後腿,依舊被啟用的監軍,杜衍的表情冷淡,應了一聲:“中貴人安好。”

倒是狄進的語氣十分溫和,看了看他呈現羅圈腿站立的怪異姿勢,關切地道:“楊都知這是一路騎馬疾行的?”

“為太後,為官家分憂,是咱家應做的!”

楊懷敏一想到路上受的苦,心頭更怒,語氣裡的陰沉險些藏不住:“太後有旨,南北之好來之不易,我朝不會破盟棄約,邊地用兵要持重,不可妄啟戰事……這是兩府劄子,請杜相公和狄待製過目!”

或許也知道這種容忍多少有些丟麵子,執政者並沒有聖旨傳達,而是以口頭形式轉告,再由兩府宰執擬定了詳細的劄子,傳至前線。

杜衍接過劄子,翻看了一下,眉宇間浮現出似笑非笑之色。

狄進則直接皺起眉頭:“楊都知來得還是慢了些啊……”

“咱家日夜兼程,豈會慢?”

楊懷敏一怔,心頭突然湧出濃濃的不安,沉聲道:“狄待製莫非自作主張,已興戰事了?”

“我若是自作主張,豈會有奏劄呈遞中書?隻是我軍願意忍讓,遼人卻不改囂狂,偏偏又早已沒了往日的本事!”

狄進輕描淡寫地往前一指,正是那股刺鼻氣味湧來的方向:“喏!那堆屍體就是遼人的,北虜犯界侵邊,欲屠村落,已經被我軍將領狄青殺光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