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這次就不任命頂頭上司了,培養執政班底吧!(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6184 字 5個月前

要麼……

“去將雷提點請來!”

很快雷濬入內,聆聽完畢後,有些愕然:“調查罪臣的親眷?這些人難道還能興風作浪?”

“難說……”

狄進主要是想起來一件事。

曆史上,劉娥在明道二年下令大赦天下,將乾興元年,即這位太後臨朝以來的貶死之人,包括寇準、曹利用等宰執重臣,都恢複舊有官職,甚至將還活著的丁謂,從貶黜的遠地內遷。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明道二年是劉娥病逝之年,那時已經重病的太後,發發善心,寬恕了老對頭們,也算是為自己積德,並不奇怪。

可如果這件大赦的背後,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推進和交換呢?

這種原因就不可為外人道了,狄進也確實沒有任何證據,隻能換一個理由:“‘司伐’和‘司靈’近來的作為,沒有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很難有這樣的見識,罪臣親眷之前也被“金剛會”利用,這些家學淵源,但獲罪牽連,無法一展宏圖大誌的人,不得不防!”

雷濬隱隱覺得,這位應該是有什麼關鍵的線索沒說,當然上麵不說的,作屬下的絕不能問,立刻道:“請相公放心,下官定全力追查。”

狄進接著問道:“這件事要在京師詳查,可有困難?”

雷濬想了想機宜司目前召集的人手分布,回答道:“罪臣親眷的案錄調取,搜尋他們是否在所居之地,還得不驚動賊人,恐怕要耗時日久,人手也不夠……”

狄進道:“調取搜尋確實麻煩,不過不驚動賊人,倒是沒有必要,恰恰相反,你們要讓這個消息在機宜司內傳播開來!”

雷濬目光一動:“相公之意是……打草驚蛇,引蛇出洞?”

“不錯!”

狄進道:“大膽地嘗試,即便沒有收獲也無妨,想要抓捕這樣狡詐的賊人,不可能次次都有成果的。”

“是!”

雷濬行禮退下,即刻去辦差。

對於賊人的身份是否與罪臣親眷有關,狄進其實並沒有把握,一個個搜尋,天南地北,尤其是那些獲罪被貶至南方瘴氣之地的,若是真的中途逃走,當地官吏隱瞞不報,想要查到,非數年之功不可,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但做賊心虛,如果“司命”三人組裡麵,真有這樣的人員出身,說不定會對機宜司的行動,有超乎尋常的反應。

當然,這件事的回應不會有那麼快。

快的是朝廷的任命。

河西路定了。

兩府經過討論,出於山川地理的考慮,重新劃分了陝西四路的範圍,將銀夏之地歸到陝西境內,而由七百裡瀚海起往西過興慶、甘凉直到玉門關,則被劃定為河西路。

這些都是初步劃分,後麵肯定還有更加精細的變動,關鍵在於,各地的州縣基本延續西夏時期,不作大的改動。

這就是《安西新政》裡的建議,一動不如一靜,延續以前的行政劃分,讓河西的各族番人覺得上麵換了個頭領,但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物資交易反倒更方便了,因為不再需要榷場,他們自個兒就成宋人了,當然會擁護新的統治。

隻要西夏初滅的一兩年內,不發生大規模的動亂,那後麵就算是想亂,也成不了大氣候了。

狄進的差遣,則由知麟州兼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改為知興州兼河西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

這個任命說明了兩點。

第一,朝廷肯定了狄進在此次收服河西裡的功績,並且讓他繼續留在河西,穩定大局,知興州就是最好的體現。

這裡是黨項李氏花費二十多年心血,特意營造的政治中心,在接下來也會成為河西路的路治所在。

第二,朝廷應該是有意命一位重臣,代天傳詔,宣撫河西。

不然的話,狄進不該會是河西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這個差遣是一路軍政長官的副職,相當於二把手,常設的還有經略安撫使壓在上麵,不常設的就是宣撫使了。

顯然朝廷也擔心直接給他經略安撫使之位,到時候跟宣撫使起了衝突,宣撫使說不定都壓不住他。

現在給個副職,哪怕是知興州,與宣撫使也差著兩級,中間還空著一位經略安撫使,既明確了上下職權,又能吊著他,講究頗多。

狄進對此笑笑。

這份笑容頗為玩味。

真心的笑容,隨後出現。

因為繼朝廷的宣詔後,第一批任命河西的官員也穿過茫茫瀚海,抵達了興靈。

他未來的執政班底,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