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沐輝和姚沐恩二老,住在山上,四時美景,美食美酒不斷,平日教授林禮那個活寶,偶爾溜進城去走走,日子是萬般愜意。
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出遠門,就道,“我們肯定不走,年紀一大把了,就是有事沒了性命也要埋在京都,不能客死異鄉。
誰也彆勸我們,這會兒功夫都是浪費了,桃花酒剛剛暖上,今晚我們打算賞月夜桃林初綻呢。”
說著話兒,兩個老頭兒就雙雙起身,回去喝酒賞景了。
姚永幾個心急,還要攔阻,卻被了老先生擺手示意,“罷了,我都不打算離開,何況他們兩個了,從來都是最喜自在,隨他們去吧。”
眾人隻能點頭應下了,老先生想了想又道,“永兒是長子長孫,留下隨我在學院吧。
其餘真兒,謹兒幾個都隨你們二嬸南下。
至於長路,也留下,學院離不得你。
長鳴…”姚長鳴應聲站起,行禮道,“父親,我不能走,馬上要開始春季巡查了,四十多座小學堂要打理,兒子放心不下。
況且,我沒有什麼牽掛,即便有事,也不遺憾。”
姚老先生知道長子是指妻子病逝,女兒離開,他心底歎氣,倒也喜歡長子行事穩妥,有始有終。
於是,他就點了頭。
“那就這麼決定了,記得莫要張揚,明早出發。”
眾人都是起身行禮,帶了滿心的猜測散去準備了。
而住在山腳兒孫家,孫舉人也是不知道詳情,但閨女回來說的嚴重,他們夫妻也就認真商議起來。
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不走了。
孫舉人是一定要留在學院的,孫夫人身體不好,也不願意長途勞頓。
而二姑娘已經定親,再有兩月成親,兒子也打算考秀才了,都是耽擱不得。
雖說是林家的姻親,又住在糧囤村。
但林家就算有事,也沒有株連姻親的道理,畢竟潑出去的女兒,撒出去的水,林家是林家,孫家是孫家。
當然這不是孫家自私,是即便兩家相處親厚,如同至親在,在外人和律法上,確實是兩家。
有福可以同享,有難不必同當。
不得不說,做親家就這點兒好處了。
而同樣這般決定的,還有高大全一家。
高大全重義氣,林家有事,他是絕對不肯走的。
而家裡兒女,雙雙嫁了李勝,定居在北茅。
去年,家裡小子也尋著姐姐去了,跟著李勝的車馬行走南闖北長見識去了,如今根本不在家。
趙冬梅自然是要聽男人的,兒女都沒事,她這個當娘的,就沒什麼害怕的。
這一晚注定漫長又焦慮,嬌嬌到家就去安慰董氏和馮氏,幫忙拾掇行禮。
董氏臉色灰白,見了孫女又開始掉眼淚,又怕這般讓孫女更添心傷,隻能偷偷抹去。
馮氏也是忍著滿心的煎熬,卻忙裡忙外,好似一閒下來就會徹底垮掉。
嬌嬌猶豫了又猶豫,還是忍住了告訴她們真相。
就算家裡人再忠心本分,這個時候也輕易不能試探人心。
再說,她要忙碌的事情也實在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