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晃而過,轉眼二十多天過去。
這段時間,李徽忙的可謂是焦頭爛額,一天也沒閒著。
首先,居巢縣的局麵發展的有些出乎李徽的意料之外。年後,北邊來的流民越來越多,拖兒帶女的絡繹不絕。
這些人裡邊有一部分是之前從燕國南下逃難的流民,他們也不知從何種渠道聽聞居巢縣實行土斷入籍,並且允許占田墾荒安置,便陸續的趕來。
而另一些則是從壽春一帶往南逃下來的。根據他們的描述,袁真確實已經起兵叛亂,站在占據壽春城一帶。這些百姓有的是不肯成為叛賊的子民所以逃跑,有的則是因為袁真父子為了準備即將到來的朝廷的圍剿,所以大肆拉壯丁入軍,搞得民不聊生。所以他們不得不逃出來。
這倒是說明王牧之之前對李徽說的話是真的,王牧之沒有騙自己。
麵對著大批流民湧入的情形,周澈覺得,需要加以控製,否則小小的居巢縣怕是吃不消,安置不了這麼多流民。
但李徽的態度是,不管是哪裡來的流民,既然到了居巢縣,那便全部收留。願意留下來的,便給予入籍,允許他們在此安居。
李徽告訴周澈,百姓們抱著希望來到居巢縣,就是奔著一個活路。居巢縣不接受他們,他們的命運便堪憂了。
周澈自己也是從北邊來的,知道流民們的痛苦。他隻是怕到最後鬨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罷了。聽李徽這麼說,便也不再多言。
所以,在年後的半個月時間裡,居巢縣城中又多了近兩千流民。加之陸續回歸的外逃的居巢縣百姓,整個居巢縣的人口已經高達兩萬餘人。而小小的居巢縣城裡也擠了一萬多人了。
街頭上人滿為患,到處是無家可歸的百姓,擠在巷子裡,街角避風處,到處乞討遊蕩,造成了城中治安的壓力和百姓的恐慌。
年前,城中居民響應縣令號召,紛紛接納流民入住。還幫忙給他們在北城蓋房子。但現在又來了這麼多,本地百姓們也無法再吸納他們了,反而感到了惶恐。
鄭老丈的茶鋪正月初九還發生過被人哄搶的事件,一群餓瘋了的流民衝進店裡,將吃的席卷一空,任命百姓們打罵也不管,徑自往嘴巴裡塞。鄭老丈跑來縣衙見李徽,請李縣令像個辦法,不然大夥兒都不敢開店了。
李徽當然在積極的想辦法,除了命周澈加強治安巡查之外,還命人加緊在北城搭了許多草席棚子,讓流民暫時居住下來。每天定時給予粥飯施舍,讓這些流民先穩定下來。
這雖然走了之前的老路,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流民們無處可去,隻能留在城裡。讓他們四處遊蕩自然是不成的,隻能先暫時圈養看管起來,慢慢的安置他們。一下子湧入這麼多百姓,神仙也難辦。
周澈神經緊張之極,每天帶著手下人巡視縣城,就怕出什麼漏子。手頭的人手已經極大的不足。為了維持局麵,李徽讓他在流民之中招募人手幫忙。沒想到周澈一下子便招募了上百名青壯。
居巢縣一個小小的縣衙是不允許有這麼多的人手的,縣尉手下最多四五十名縣兵。衙門裡最多十幾個差役和幾名獄卒。招募這麼多人,那是不成的。這豈不是成了流民帥了麼?
李徽想了個法子,給這百多流民取了個叫‘義民團’的名號,名義上是流民百姓自己組織起來,平素蓋房子,協助發放飯食物資,晚上巡夜協助治安的人員。全權聽從縣令的調配,純屬熱心腸幫忙性質。
有了這些措施,整個居巢縣的局麵才逐漸的安穩下來。正月十五之後,來的流民也變少了許多。事態才逐漸的安定了下來。
但是李徽心裡清楚的很,這種情形其實難以維持太久。流民的安置絕非是搭個窩棚讓他們存身,他們需要土地,需要房舍,需要耕種,自給自足,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現在自己手頭還有些糧食物資,勉強可以支撐,讓他們不至於餓死凍死。但是再過兩個月,所有的物資糧食都會耗儘,到那時春荒發生,一旦發生饑荒,便將有大麻煩。
所以,自己一定要趕緊想辦法真正的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