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康微微1笑,淡淡道:“李刺史,本人並非說笑。李刺史若覺得本人不值得1談,倒也不必浪費你的時間。”
李徽愣了愣,意識到適才之言似乎有些調侃的意味,惹得荀康誤會了。
“荀彆駕,本人並無調侃之意,乃是真心想聽聽你的見解。倘惹你不快,先行致歉。”李徽拱手道。
荀康微笑道:“那倒不必。罷了,那下官便胡言亂語1番。我聽說李刺史不久前出使了秦國,見到了苻堅和王猛等人,還訂立了同秦國的和議是麼?”
李徽道:“確實如此。”
荀康點頭道:“那便是了。下官得知此事之時,當真欽佩之極。秦國虎狼之地,李刺史敢去談和議,這已經是勇氣可嘉了,能夠訂立和議全身而退,更是令人不可思議。下官聽聞此事之後,便為李刺史之勇謀而折服。這並非奉承之言,乃是本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李徽嗬嗬笑道:“荀大人過譽了。倒也沒那麼難,秦人也並非不講道理。況且……秦人也是想言和的,所以才會談成和議。”
荀康點頭道:“正是此理。秦人欲和,我大晉也想和,所以才能達成和議。但揣摩秦人的心思,審時度勢,洞悉他們的意圖,才是最難的。李刺史敢去出使,便是洞悉了眼前的局勢。這才是最令人佩服之處。”
李徽心中1動,荀康能說出這1點來,已然是頗有見地了。看來他倒也不想是說大話,確實是看出了名堂。
“不過,下官認為,這次和議隻不過是權宜之計。秦人南攻,已為定局。秦國內部不穩,後有芒刺,尚未做好準備。故而不得不暫定和議,先安內,在圖外。而我大晉,也需要立刻備戰。此和議持續的時間,便是我大晉積極備戰的最好良機。因此,兩國之和議,並非是真正的和議,反倒是大戰將至的戰書。大戰將至矣。”荀康繼續說道。
李徽頗為驚訝,荀康居然能看到這1點,這已經超出了李徽的意料之外。許多人因為看不到這1點,所以才會對自己訂立的和議頗有微詞,甚至攻訐自己。他們豈知秦國南下之心甚為迫切,已經是難以遏製之勢。局麵很快便會失控。
謝安早就看到了這1點,所以他才會讓自己去出使秦國,才會竭力的維護自己。而這個荀康居然如此清楚的知道這些,豈能不令李徽感到意外。
“荀大人,你是聽到了什麼傳聞麼?還是說,得到了1些消息?”李徽沉聲道。
荀康嗬嗬1笑道:“形勢如此,明明白白,何須他人之言?謝幼度於廣陵征募北府軍,而李刺史來我徐州任刺史。這都是積極備戰的征兆。李大人是謝安石1手舉薦之人,為謝公心腹。此來徐州定也定有募兵備戰之責。徐兗流民頗多,正是募兵的好地方。而且,這兩處,將來也是同秦國作戰的主戰場。謝公的用意1目了然,和議得喘息之機,趁此機會募集兵馬,加固邊鎮,做好迎戰的準備。做出判斷有何困難?”
李徽緩緩點頭。這荀康確實有些東西。但直到目前為止,李徽還不能對荀康此人的才智做出定論。這樣的局勢判斷其實確實不難。有戰略眼光的人,冷靜分析思考,再結合1些朝廷的政策和決定,確實可以推斷出這樣的結論。
為了證明荀康是否真正是個有本事的人,李徽決定問他1個問題。
“荀大人果然識見不凡,能見微知著,對局勢洞若觀火。本人甚為佩服。然則,在你看來,若我大晉同秦國難以避免這1場大戰,則勝敗如何?”
荀康輕撫頜下美髯,笑道:“李大人是在考下官麼?這個問題,下官就算回答了你,又能如何?大戰尚未開啟,勝負誰能知曉?下官說了,也等於沒說,因為無法印證。”
李徽嗬嗬笑道:“若是已知之事,反倒沒有意思了。未知之事,才有預測討論的趣味。況勝負之數,也未必不能提前預測。1切並非無蛛絲馬跡可循。”
荀康笑道:“聽起來,似乎李大人心中也有答案。要不然你我各做預測,寫在紙上,看看你我所想的結果是否相同。”
李徽笑道:“好。倒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