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五章 陰霾(1 / 2)

代晉 大蘋果 2938 字 2個月前

在北方1片混亂之時,南方的大晉也不太平。

謝安死後,大晉短暫的太平時光宣告結束。朝廷之中新的勢力的崛起,意味著新的爭奪和傾軋的開始。

關於北府軍的領軍之權的爭奪,在5月塵埃終於落定。經過1係列的台麵上和台麵下的博弈,司馬道子終於同意了讓王恭統領北府軍的事情。但於此同時,司馬道子舉薦的王愉取得了中領軍之職,加上之前中護軍的軍權已經在手,司馬道子取得了京城中軍的掌控之權。

這當然是權力博弈的結果。於王恭而言,北府軍的8萬精銳兵馬顯然更具吸引力。掌控了北府軍兵馬,他的權力將會變得更大。雖然放棄了中軍的軍權很是可惜,但從整體而言,這不失為1種勝利。

而司馬道子1方也成功的取得了中軍軍權,並且王恭將出京領軍,這也是司馬道子希望的。司馬道子最不希望的便是王恭留在朝中,留在司馬曜身邊,那樣自己朝政大權處處掣肘。王恭隨時可以在司馬曜麵前進讒言,於自己不利。

雙方各取所需,取得了難得的雙方都認為的雙贏。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樣,妥協的雙方都不算失敗,甚至可能都認為自己贏了。然則,如果雙方都贏了的話,那麼誰是輸家呢?司馬曜?朝廷?亦或是謝氏?還是天下百姓?

5月末,繼前荊州刺史桓石民去世之後,雍州刺史冠軍將軍桓石虔舊傷複發病故於壽春。

這1次王恭先下手為強,舉薦了梁州刺史楊亮之子楊佺期為豫州刺史,沒有給司馬道子舉薦他的人的機會。司馬曜顯然也明白,荊州和豫州不能同時為司馬道子的人掌控,所以迅速的批準了任命。

楊佺期此人早年跟隨父兄征戰西北,立下累累戰功。此人沉靜勇敢,是個難得的將才。關鍵是,楊佺期和其父楊亮都曾為桓氏麾下之人,如今王忱為荊州刺史,攫取了荊州兵馬,那麼豫州便必須要以荊州軍舊人所據,加以平衡。

但司馬道子怎甘心於此。6月初,有人上奏彈劾江州刺史桓嗣,說他當年在其父桓衝去世之後的喪期在家中聚眾飲酒,有不守倫常不孝之舉。這種事本來算不得什麼大事,謝安當年也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是較起真來,那便是品性不端之過。

於是在司馬道子的指示下,朝臣上奏彈劾。司馬曜於是下旨,除桓嗣江州刺史之職,貶為遙領西陽襄城2郡太守,領將江夏相,鎮守於夏口。

司馬道子又舉薦依附於他的陶氏子弟陶範為江州刺史,完成了對江州的軍政權力的掌控。

至此,短短半年時間,司馬道子和王恭兩方完成了對長江上遊的荊州江州豫州的權力掠奪和分配。將原本屬於桓氏1族的龐大勢力進行了迅速的分割和瓜分。

長江中上遊的梁州刺史楊亮,益州刺史胡詮,豫州刺史楊佺期為桓氏舊屬。如今麵臨司馬道子的侵吞逼迫,天然倒向了王恭1方。荊州刺史王忱、江州刺史陶範則依附於司馬道子。中上遊重要的3州,荊江豫司馬道子得其2,外加上揚州在手。司馬道子在整個大晉的權力和勢力可見1斑。

王恭1方也沒吃太大的虧,除了上遊3州傾向於他之外,北府軍到手是他最大的收獲。沒有什麼能比掌握實實在在的兵權更重要的事情了。

對於桓氏而言,短短半年時間失去了荊州江州豫州的軍政大權。甚至連他們的老巢荊州也被奪走,可謂是最大的輸家。

但是沒有辦法。桓豁桓衝死後,尚有桓石虔桓石民桓嗣等人代之。然而半年時間,桓石虔桓石民相繼病死,桓氏子弟之中無傑出之人可以代之。加上正好碰到司馬道子和王恭瘋狂奪權的行動,完全不顧及桓氏的感受,簡單粗暴的瓜分了桓氏基業,完成了收割,也讓桓氏後人毫無辦法。

如今桓氏子弟雖然有不少人在朝中任職,太守將軍1大堆,但是卻無1能堪大用,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更彆說用行動抗拒了。

桓溫桓豁桓衝等老1輩都是英雄人物,桓石虔桓石民等人也都是縱橫1方的人物,可惜上天無情,死亡像是1場魔咒,席卷了桓氏,也迅速帶走了他們的榮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