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二章 出手(1 / 2)

代晉 大蘋果 3487 字 1個月前

八月,隆安二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多,這可能是大晉這幾年來最為平靜的一個半年了。

過去幾年的混亂在這個半年似乎戛然而止,大晉各地甚為平靜,甚至連老天爺也變得仁慈起來。

整個上半年,大晉各地可以說是風調雨順,沒有任何的自然災害。

往年頻發的洪澇和乾旱都沒有發生。特彆是大晉的糧倉三吳之地,百姓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在動亂和災荒之後,如今田野裡稻菽如浪,五穀飄香。風調雨順的天時也帶來了豐收的希望。隨著八月收獲季節的臨近,今年的豐收其實已成定局。這對被動亂折騰的喘不過氣來的百姓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撫慰。

百姓們所求無他,無非是安定和飽暖罷了。他們堅強如野草,但有雨露陽光,便會在遭受到冰火荼毒之後重新生長起來,並且茂盛而蔥鬱。在三吳大亂之後,百姓們依舊在年初進入田地之中耕種,播種下希望。如今,看到稻菽的即將豐收,他們心中的傷痛也得以逐漸被撫慰。

但對許多人而言,這樣平靜安寧的時間甚為寶貴,同時也顯得頗為詭異。對許多看清楚了局勢的人而言,這種平靜更像是一種進攻之前的蟄伏,一種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因為整個大晉的格局注定了這種安寧是不符合實際的。

大晉如今已經處在了事實上的準分裂狀態之中。徐州李徽已經是事實上的割據勢力。除了在一些大事上和人事的任免上象征性的對朝廷稟報,征求朝廷許可之外,軍政事務已經完全處在自專的狀況之下。許多人以前還抱有一些幻想,認為李徽這種人不敢搞出什麼大動靜,直到去年臘月,李徽悍然出兵,兵臨京城。並且在司馬道子的眼皮底下炮轟京口。這些人才終於意識到,李徽已經能夠為所欲為了。

不過,除了這一次的出兵之外,李徽的表現還算低調和克製,並沒有表現的太過咄咄逼人。之前司馬道子病急亂投醫,曾允許李徽染指京口,後來司馬道子反悔,李徽也並沒有糾纏此事,並沒有進軍京口。這說明李徽還是有所克製和收斂的。

在朝廷危急之時,不管是出於怎樣的目的,李徽還是選擇站在朝廷一方的。也為朝廷解除了危機。從李徽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直到如今,李徽對於大晉朝廷的維護,所立下的功勞還是無人抹殺的。

也正因如此,司馬道子和朝中許多人能夠容忍目前徐州事實上脫離朝廷掌控的事實發生。司馬道子更是覺得,和李徽還有合作和利用他的地方。所以,徐州並非朝廷急於處理的矛盾。

而西北方向長江中上遊之地的荊梁益豫等地便不同了。他們公然參與了王恭的叛亂,並且出兵攻打京城。差點顛覆了朝廷。如今盤踞大江上遊之地,形成了對朝廷的直接威脅。對大晉朝廷而言,能否解決他們,是朝廷存續的關鍵。一旦解決了上遊之地的威脅,司馬道子便可以獲得無窮無儘的人力物資,可以完全的控製住大晉的局麵,可以實現對其餘割據勢力的橫掃。

因而,平靜的大晉的水麵之下,潛藏的暗流洶湧,這是許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百姓們以為好日子要來了,那不過是他們心中美好的願景。對於了解局勢的人而言,一場更大的危機已經開始集聚。你死我活的爭奪即將開始。在這場危機之中,任何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無可挽回的失敗。考驗政治智慧和謀略的時候到了。

截止目前為止,司馬道子的策略是成功的。壓迫,分化對手,利用對手之間的矛盾進行逼迫放大,讓荊州刺史殷仲堪昏招迭出。

殷仲堪最不該做的,便是和桓玄交惡,試圖將桓玄趕出荊州的舉動是愚蠢的。在關鍵時候,殷仲堪沒有表現出該有的胸懷和人格魅力,沒能夠團結他最需要團結的桓玄和楊佺期等人。而桓玄的問題在於,他從心底裡看不起殷仲堪,無論出身還是才能還是作為,桓玄都對殷仲堪不屑之極。所以激發了殷仲堪的不滿,導致了雙方的不合。

楊佺期就不必說了,他的臨陣而走已經成了習慣。聯軍進攻京城的時候,他第一個拔營而走,這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你可以說他看明白了王恭必敗的結果,做出了明智的選擇,但從聯軍層麵上來看,他這麼做其實形同倒戈,給聯軍士氣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之後他接受任命,回到梁州的舉動,其實也是一種退縮。放棄豫州,便是放棄和司馬道子直接對抗的立場。看似豫州依舊在他掌控之下,事實上大量兵馬被他撤回梁州,便是一種求得自保的態勢,對司馬道子妥協的姿態。

也難怪殷仲堪寫信去斥責他,他的舉動再一次印證了他自私且不顧他人感受的本質。這種行為,對於聯盟的破壞力也是極大的。

荊州,江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