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徽否決了東府軍將士欲出城追擊的想法。今日已經大勝,沒必要進行追擊。對方倉皇逃遁,西邊是沂蒙山通道,對方往山林裡1紮,倒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趁著還有天光,兵馬出城收攏敵軍屍首殘肢,進行消毒處置。初秋時節,天氣還沒有轉涼,不消1兩日,這些屍體都要腐敗,會釀成嚴重的後果,恐會引發瘟疫。
大批兵馬百姓1直忙到了初更時分,將對方兵馬的屍體全部搬運到距離城牆數裡之外的山溝裡。數千具屍體和殘肢將山溝塞得滿滿的。鄭子龍帶著數千兵士將這些屍首儘數掩埋起來。
但即便如此,西城城牆下的血汙和厚厚的1層血肉殘渣無法清理,黏在地麵上。次日1早,整個臨沂城都彌漫著刺鼻的臭氣。太守顧惔不得不1早組織百姓前往清理,用護城河中的水衝洗了1整天,這才勉強將那些汙穢之物衝入護城河中流走。
此1戰,東府軍將士信心大增。殲滅敵軍67千人,繳獲戰馬1千多匹,兵刃糧草無數。關鍵是,對方氣勢洶洶的進攻而來,己方隻用了不到1個時辰便讓他們擊退,展現了強大的力量。
得知對方兵馬正在退回華縣整頓,李徽也沒有理會。他們隻有那1條退路,現在想必是去和慕容垂進行會合。但願慕容垂知難而退,識時務而撤兵。倘若他執迷不悟,那還有更大的仗要打。
此次戰鬥基本上達到了李徽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徽本以為可以殲滅對方上萬乃至更多兵馬的,結果卻沒有如願。如此凶猛的打擊,對方居然隻死了3千多人,其餘的都是傷者,這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
李徽親自查勘原委,
在繳獲的大量藤甲和藤盾上,發現了鑲嵌在上麵的破片和彈丸。那些彈丸和破片嵌在了雙層藤甲和藤盾上,居然沒有擊穿這些看上去可笑的甲胄。
李徽又提審了十幾名被俘虜的受傷的燕軍將領,從他們口中得知了,慕容垂要求全軍穿著藤甲,佩戴藤盾正是為了防備火器。
李徽有些不相信,這樣簡陋的藤甲真能抵擋自己的火器?這難道便是造成此番火器打擊沒能造成更多殺傷的原因?
1切都需要實驗來證明。李徽命人將藤甲套在木樁上,用長短火銃和手雷進行了多次實驗,結果讓李徽大吃1驚。所有的實驗結果都表明,燕軍的藤甲對火器有著相當強的防護力。近距離的火銃射擊,藤甲可令大部分的彈丸無法穿透。少部分穿透之後,也隻能入木半分,無法造成致命的殺傷。藤盾也是如此,防護效果出人意料。
這些以藤條編製的雙層藤甲,以桐油浸泡之後編製成型,確實可以利用其藤條的柔韌性阻擋火器子彈和爆炸破片。
而根據更多的俘虜的口供,以及查勘了他們的傷勢辨彆他們受傷的部位和藤甲保護部位的傷勢做了對比,得出了更為確定的結論。
得知這1切後,李徽頗為納悶,也有些不甘。強大的火器怎麼可能被這種簡陋的盔甲所阻擋,要知道火器可是連普通製式盔甲都能擊穿的,憑什麼兩層藤條便可如此?倘若當真如此,理論上對方可以造出完全防禦火器的護甲和裝置,那豈不是無敵了?
1時之間,難以索解這個問題。這倒暫時成了李徽的1塊小小的心病。
但眼下,李徽更加關心的是接下來的戰鬥。而且,燕軍出兵已經十多日了。彭城方向和青州方向的戰鬥也將開始了吧,不知道如今戰況如何。這令李徽更加的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