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弟子誰當先,二嬰爭一王(2 / 2)

新語新編 山重疑路 9386 字 1個月前

“大王,

臣以為武帝沒有錯,

當然那位諫言的臣子也沒有錯。

隻是他隻看到了九品中正的壞處,

中正的權力會不受控製,

豪族攜中正,

可以控製一郡,

甚至十郡的士人百姓。

但沒有看到中正製的好處,

武帝平吳,天下凋敝,戶口銳減,

朝廷需要各郡縣有威望的人,

來安定民心,開墾荒田。

正是九品中正製的執行,

讓逃避戰亂的百姓重新回到各自的郡縣,

太康元年時,

天下戶數二百四十五萬餘,

僅僅過了兩年,

到太康三年時,

天下戶數,

就激增到了三百七十七萬餘。

這其中就有中正製安定人心的功勞。”

司馬睿點了點頭,

自從他在朝堂上提過《抱樸子》後,

就不斷有臣子給他諫言,

要求廢除九品中正製。

但他自己跑去著作郎乾寶那裡,

想從史冊中找些根據的時候,

才發現,

原來這話早在武帝太康元年,

就有人講過了。

當時當日,

正如今時今日,

自從武帝駕崩後,

這東西南北的戰事就沒有停下來過,

人口再次的銳減,

讓江南再一次出現了大量的荒地,

這才有了僑立郡縣,

吸引北方士人南渡的條件。

司馬睿也是分析了良久,

才發現這九品中正製雖然問題很多,

但眼下卻不能廢除。

今天他這麼一問,

王羲之這麼一說,

也就算給這件事情暫時有了個了結。

“不錯,逸少說得很好,

律製,時也。

現在天下的局勢,

比太康元年還要糟糕,

正是各大小中正用心選材用材之時。”

晉王讚許完王羲之後,

話鋒一轉,

引到了當今天下的局勢上去,

說道,

“王叔、茂弘兄,

既然今天都在,

就說一說各自對當今形勢的看法。

王叔,

你德高望重,

你先講。”

西陽王司馬羕也沒有繞彎子,

直接把底牌亮出來,

說道,

“大王,

臣按照大王的旨意,

派人聯係了還在司州的司徒荀組。”

晉王一聽這口氣,

眉頭就一皺,

問道,

“大章(荀組的字)怎麼說?”

西陽王接著說道,

“荀司徒講,

石勒侵擾不斷,

司州諸君各自為戰,

不聽調遣,

他已決定帶領自己的幾百親隨南渡過江。”

晉王微微一驚,

上一次來信使,

還說司州的情況一片大好,

收複河東郡,

指日可待。

怎麼才過了不不到一個月,

情況就急轉直下了哪?

“司州發生了什麼?”

西陽王沉默了半晌,

一咬牙,還是說了出來,

“河東郡的流民來投奔,

司州本就也遭了旱災,

早就沒了糧食,

這人一下多了數萬,

就因為糧食打了起來,

仗越打越大,

打出了仇怨,

荀司徒前去調解,

他的部隊也被衝散,

隻有幾百人拚死保著荀司徒,

逃出了司州。”

晉王微微一驚,

他本來也對司州這些塢主不報什麼希望,

時不時的送一點補給,

也是希望他們能多磨一段時間。

“滎陽太守李矩如何?

他也參與了叛亂了嘛?”

晉王一言給定了性,

西陽王說話就謹慎起來,

說道,

“沒有,

李太守在抵禦石勒的侵擾,

他手下的人馬從兩三萬,

一下子到了幾千人,

很難再約束郭默、趙固這些人了,

現在避到了山中。”

晉王點了點頭,

察覺到一絲不對,

問道,

“石勒是從哪裡過去的?”

西陽王欲言又止,

最後還是下定決心,

說道,

“荀司徒沒有說,

但臣覺得,恐怕是浚儀出了問題。”

晉王看向西陽王,

再問道,

“浚儀?

那是豫州刺史轄製的地方,

問過士稚了嘛?”

西陽王點了點頭,說道,

“臣問過了,

祖刺史來信沒有明說,

但請求對浚儀加強監視。”

晉王聽到這話,

還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馬上說道,

“給士稚下旨意,

許他見機行事,

戰場之事,

不必事事請示,

他相機判斷即可。

看來,

司州這邊是指望不上了,

豫州能自保就不錯了。

王叔,你要盯緊一些,

尤其是豫州,

不容有失。”

吩咐完西陽王負責的司州、豫州後,

再轉向王導,

詢問道,

“茂弘兄,

和豫州一樣,

徐州可是江南的門戶,

也同樣不容有失。”

王導點了點頭,說道,

“大王,

現在青州曹嶷聽說了大王的赦令後,

也有內附之心,

但此賊反複,

臣恐他假意歸附,

實則探聽我徐州、兗州虛實,

趁機擴充自己。”

晉王聽到後,

沉思了少許,

說道,

“對待曹嶷,

還是之前說的,

不去主動挑釁,

也不要過分示好。

隻要他不明著投靠石勒,

有點過分的事情,

也要睜一眼閉一眼。

冀州刺史邵續哪?

他可是在石勒的鼻子下。”

王導繼續說道,

“邵續派女婿劉遐守平原郡,

和他所在的樂陵郡相互照應。”

晉王聽到這個名字,

微微一愣,

問道,

“這個劉遐,

是不是就是邵續前段時間,

上書表薦平原太守、龍驤將軍的,

那個劉遐?”

王導點了點頭,

畢竟天下這麼多郡縣,

司馬睿也不可能和每個太守都相識,

更何況是遠在冀州。

“大王英明,正是那個劉遐。”

晉王略做思考,

說道,

“我記著上次邵續來表,

說這劉遐勇冠三軍,武比關羽張飛,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猛將。”

王導又點了點頭,說道,

“大王明察秋毫。”

司馬睿擺了擺手,

說道,

“好了,不要吹捧我。

我有一個想法,

調劉遐來當下邳太守,

正好試試邵續的忠心。

你覺得怎麼樣?”

王導捋了捋胡須,

思考了片刻,

說道,

“有好有壞,

邵續失了這麼一位猛將相佐,

隻怕很難在石勒明槍、曹嶷暗箭下撐過去。”

晉王擺了擺手,說道,

“茂弘兄,

我們要打胡羯,

先得把拳頭收回來,

像邵續這樣零散的占一兩郡之地,

很容易被石勒一口吞下。”

王導又捋了捋胡須,

眉頭挑了挑,

說道,

“大王的意思是,

請邵續也渡江?”

晉王點了點頭,說道,

“話不要說太清楚,

表達了這個意思就行,

畢竟邵續是之前王浚的舊吏,

他怎麼想的,

我們也不清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