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六章(1 / 2)

茅屋,牧童,炊煙,耕田,鎬京城外有許多彆有特色的村落和莊園,他們有的為城中的達官貴人家做佃農、替他們打理莊園;有的在沿路設攤,為來鎬京碰運氣的人們提供飯食洗漱,也有的在鎬京做活,卻因為城中房屋價格太高,隻得每日清早入城,宵禁前出去。

幾十年的太平、對農事的重視以及發達的海陸貿易,使得大靖人口激增,僅黃河一條水運逐漸無法滿足帝都的交通需求,鎬京外郭城一擴再擴,耕田的地力幾乎消耗殆儘,卻也滿足不了不斷湧入此處的人群的欲.望,想做官的、想出名的、想發財的……這座繁華的帝都裡暗湧著無數**,這是堅固的城牆阻止不了的,即使是住在京郊的農人也會對著外地人,自豪地稱自己為帝都的人,並發自內心地以此為榮。

徐之山對京郊並不陌生,這裡有他家的莊園,天氣好的時候到莊園打獵遊樂,是世家公子常有的樂趣。然而今日,是他第一次深入那些村莊。在這裡,他牽的高頭大馬一身油光水滑的皮毛,引起不少村人的矚目,而他不僅得努力掩飾自己的不自在,還要小心翼翼注意麵前的道路,因為村中最寬的一條路隻是黃泥土路,且道路兩旁有許多牛糞,對燒不起炭的人家來說,這些都是寶貝,時不時能看見背著背簍的孩童在撿拾。

他這一身上百兩銀子拾掇出來的光鮮行頭,還不包括環佩玉冠等貴重物,足能頂村裡任何一戶六口之家四五年的生活所需。正因如此,他顯得如此格格不入,有人警惕注視著他,也有人刻意過來推銷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兒,想碰碰運氣騙一下這位一看就很有錢的公子。

走在他前方,牽著一頭小驢、搖鈴鐺、戴鬥笠的布衣女子,卻已習慣了這一切,走在村中沒有絲毫突兀,時不時有認識她的過路人同她打招呼。

“是崔先生嗎?”幾位剛從溪邊回來的浣衣女有說有笑,其中一人聽見鈴鐺,循聲望去,看見崔心難,欣喜道:“您可算回來了!”

女子將衣服和木盆交予同伴,擦乾淨手,笑著迎上去:“我是阿蘭,前年我家二郎淘氣,從山上摔下來斷了腿

,是您接的骨,現在一點事都沒有了,活蹦亂跳,您還記得這事嗎?”

崔心難起先有些茫然,聽見醫案她便記起來了,笑道:“我記得你家大郎脾常不足,如今好些了?”

“全好啦,吃了先生的藥,聽先生的話,如今白白胖胖!”

她熱情地要拉崔心難去家裡做客,然而從田間小道上又躥出一人,是個漢子,急道:“蘭嬸子,怎麼和我搶人呢,我家婆娘正在生產,聽說村裡來了鈴醫,看著像崔大夫,我緊趕著過來,崔大夫先去我家!”

旁邊有蹲在道邊,叼根草看熱鬨的無賴笑道:“這女的一看就沒生過孩子,能給你家婆娘接生嗎?”

這話說的有些難聽,徐之山上前,正要開口教訓一下這潑皮。哪知漢子更莽,一腳將那人踹進路邊溝渠:“呸,二狗子,你爹的背癰就是人崔大夫治好的,你看我告訴你爹,讓他打斷你的腿!”

無賴啃了一嘴泥,沿著坡下小道灰溜溜跑了,崔心難看那漢子還有意追出去揍人家,哭笑不得地拉住他:“你家在哪,快帶我去。”

“不遠,就在前麵!”漢子回過頭神來想起來自己是來乾什麼的,連忙給她指路,走了一截,崔心難回頭,見徐之山沒跟上,挑眉:“還不跟上,藥童。”

“啊?哦!”徐之山連忙跟上。漢子和阿蘭都吃驚,心想這穿金戴銀的少年公子竟然是崔大夫的藥童?嘖嘖,看他拿藥箱那不熟練的樣子,估計是來追求崔大夫的才對吧。

產房重地,徐之山也進不去,隻能在門外做些燒水打雜的活。趁著這個機會,他和同樣等在產房外的漢子閒聊起來,漢子起先拘謹,交談中發現這少年公子脾氣好,才略放開些。徐之山知道了附近哪裡有漂亮風景,還是那種隻有村人知道,尋常不易去的地方,趕緊掏出炭筆細細記下怎麼走,看得漢子好奇:“這有什麼好寫的,回頭公子您雇個村中人帶著去便是。”

“回頭雇你怎麼樣?傭金包你滿意。”徐之山笑眯眯,又和漢子聊起來這附近村落的風俗。漢子有心接下向導的活,說得更起勁。這裡距帝都不遠,但有些村人卻是在饑荒年代從幾百裡外甚至上千裡外的地方遷徙來的,還

保留著原本地方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些極有趣味的地方聽得徐之山入神。

他很滿意,心想今天厚臉皮跟著崔心難出城,這招棋走對了!和漢子所猜測的不一樣,今日徐之山和崔心難隻是偶遇。徐府隔麒王府就一條街,崔心難掛記自家表妹,一早就往王府遞了帖子,她忘記皇家成親麻煩,今日得朝見,麒王夫妻一早就進了宮,她隻見到阿楚。

聽阿楚簡單講了講梁寶的狀況,看她好端端的沒有事,崔心難放下心,也不做多的停留,反正一旦入宮,鬼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不來。又看今天天氣好,一時技癢,打算去京郊轉轉,恰好在路邊碰上徐府的車,徐之山記得那次從她那裡聽到的遠遊見聞,隻嫌那天時間短,聽到的少。這次偶遇,又聽她要出城,連答應小夥伴的邀約也不打算去了,說要做一天她的跟班“長長見識”。

崔心難在心裡鄙夷,心想這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恐怕走一個村子就腿酸腳疼、嫌太陽曬、口渴頭暈,既然他想長見識,她就讓他長長看。抱著捉弄的心思,她答應下來,讓自家藥童回去溫書,提箱子寫方子的活都給徐之山乾了,徐之山不通藥理,有些藥名不會寫,被她嫌棄得不要不要的。

難產、腹痛腹瀉、骨折、拔牙燙傷、風寒嘔吐……這一日跟著崔心難,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徐之山頗為忙碌,見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病,對崔心難看到血腥和惡心事物麵不改色頗為敬佩。最靠近京城的那些村子,人們大多願意入城找坐堂醫,所以崔心難總是往遠處跑,有些人患急症或者缺乏代步工具、不能往城裡跑的,聽見鈴聲,人人開門欣然相迎,而且能看得出來崔心難在附近有不小的名氣,許多人都認識她。

又告彆一戶人家,日落西頭,兩人往回走,馬慢慢跟著小毛驢走,徐之山好奇:“你以前就是給他們看病來練習?”

“不然呢?”

“但你如今在家中也有許多人找你看病啊。”拜麒王殿下所賜,本來是找了一幫混混去為難她,結果反而口碑打出來了。

“那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疾病也是如此,走得遠才見得多,

不至於成為井底之蛙。”

徐之山兩隻眼睛亮晶晶:“崔姑娘,你明天也來嗎?”我還想跟著一道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