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一枝一葉總關情(2 / 2)

情結大明 步槍子彈 7291 字 5個月前

“多謝大人愛護,仁政雖年輕,亦懂大人深意。”

看著李財心神純淨,毫無怨言。張大人聞言甚是欣慰,“初看你試卷,歎為解元之才,及至填草榜拆糊封時才發現汝年僅二十三。擔心銳氣太盛,唯恐拔苗助長,官場上多一個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青年。也是我大明的損失。若要刀利,就要多打磨。不過今日觀你舉止。觀你之作‘一枝一葉總關情’,將你排在榜尾 在榜尾。這是我老夫的過錯,但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負,戒驕戒躁,一步步紮實做學問,要做伊尹,做蕭何,不要做少年成名的舉子。”

伊尹,蕭何,都是名傳千古的宰相大才。

眾人聞言,皆是有些吃驚張主考官對李財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戒驕戒躁,一步步紮實

這幾個字像是醍醐灌頂,讓李財一下子感覺渾身輕鬆。

自己剛剛因為昨日所見的場景而吃不下飯,豈不是也陷入了誤區,想咬一口吃成胖子,結果隻能撐死自己。

憤青了,嗬嗬。

要求是,要有抱負,但是更要一步步來!儘心儘力,問心無愧。

李財臉上的愁思一下去了,豁然開朗,不由深深一拱到底,向張主考官表示感謝:

“多謝大人教誨,平安感激不儘!”

看著李財豁然開朗,張主考官不知道李財是對昨日場景的憤青中豁然開朗了,還以為是自己的一席深意被李財深深理解了呢。

於是,張主考官更加欣慰了。

一時間,很是愛護後輩的張主考,深明長輩深意的李財,在眾人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個長輩提攜照顧後輩的佳話,或許不久之後,這段佳話還是流傳得更遠,甚至可能還會成為後世經常提及的一段文壇佳話。

“這樣老夫就放心了,來,隨老夫去前方共享此宴。”張主考官捋須,邀請李財一同往最前麵一桌享用鹿鳴宴。

張主考官的邀請,讓眾人對李財更是讚歎不已,就憑張考官的這個舉動,就知道那個榜尾的青年,真正的試卷成績肯定會很好很好,如果張主考不是愛護後輩心切的話,解元大約就是姓李了吧。

“今日同桌赴宴,將來還是老夫占了便宜,以後像我這種品級的怕是排不上隊了。”

張主考捋著胡須,開著玩笑的說。

雖是玩笑之語,但是在眾人心中怕是不亞於驚雷,連張大人這種品級都不夠格跟朱平安同桌享宴的話,那李財得是多高的品級啊

張主考怎麼對李財這麼一個青年這麼高看?

眾人儘管不解,但是看向李財的目光還是高看了幾分。

“張大人莫要拿小子玩笑了,仁政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若不是張大人教誨,仁政怕是誤入歧途了。”

李財看著眾人的眼神,一臉苦笑著,向張大人躬身行禮。張大人這一席話,怕是又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了。

剛才還說擔心自己銳氣太盛,怎麼這會又不怕了呢?!

其實李財的這兩首《竹》詩是罪魁禍首,俗話說字如其人,其實詩更如其人,第一首《竹》以竹喻己,實寫竹子,讚頌的卻是人,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萬擊”,表露露自己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堅韌形象,感情真摯,意味深長。另一首詩更是表明了自己不是一個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少年,而是出自寒門更懂民生疾苦。

除此之外,再加上李財領會了自己的深意,原本的擔心不複存在了,所以張主考官也就沒再掩飾自己對李財寄予的厚望!

數九寒天,北風撲麵,尤其是夜晚時分,猶如刀割。

鹿鳴宴了一整天的李財,在傍晚宵禁前回到了客棧自己的房間,呼吸間都夾雜著酒氣,帶著些許醉態。李財曾經下過決心不喝酒的,但是鹿鳴宴上那麼多大佬你一杯我一盞的,自己怎麼好意思在那乾吃菜?!所以儘管非常克製,但還是不免有三分醉意。

回到房間後,李財洗了一個熱水澡,換了身乾淨衣服,坐在靠窗的書桌前打開那神秘老道贈送的《傳習錄》,挑亮了油燈看了起來。

三分醉意,頭有些沉,難以集中精神,李財給油燈遮上燈罩後打開了窗戶,寒風簌簌吹來,幾分刀割的感覺,讓李財瞬間清醒了很多。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張三豐的“道學”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因為有著數百年的經驗,李財在看《傳習錄》的時候卻是看出了一種“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百戰百勝的法門,其核心就是張三豐的八字箴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此為學者吃緊立教,俾務躬行則可”

夜未央,雪入窗,某位臨窗看書的青年漸漸沉入書中。

第二日一大早,李財便起床洗漱完畢,斜挎著書包,夾著黑木板和往常一樣出了門。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字做學問強調的就是堅持不懈。

數九寒天,在寒風中練字看書,可是彆有一番風味。

及至來往的行人漸多之後,李財便收了毛筆、竹筒、黑木板等物,施施然走出樹林,在街上店裡麵要了一碗鴨血粉絲湯就著油餅吃了一個早餐。

吃過早飯後,李財便斜挎著書包往應天城外的碼頭走去,準備詢問一下逆流而上的客船。了解一下情況。應天的碼頭在這種天氣也比較繁忙,李財去碼頭那詢問情況,碼頭上的人看到李財的長衫也都不敢怠慢。

經過詢問,李財大體了解了情況。一般的小船在這種天氣是不會逆流而上的,隻有大一點的客船和貨船才會在帆、槳或許還有纖夫的綜合作用下逆流而上,而且船資也比順流而下時貴了三倍之多。

不過有一艘大型貨船的東家主動接洽了李財,這艘貨船明日一早便會啟程逆流而上,要到巴蜀一帶。中間有一段是和李財的旅程重合的。

東家找上李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要借助李財的身份。明朝沒有高鐵,沒有飛機但是有水路、驛路。驛路類似今天的國道,驢友可以自駕遊,不收費,不過驛站隻負責接待官員和公差。一般的水路是免費的,但是有些水域還是像京杭運河一樣設有鈔關的,也就是大明的收費站,小船之類的免費,但是大型的貨船之類的還是要收費的。

不過大明朝重讀書人。有規定做官的船不收費,太監的船不收費,進士、舉人、秀才的船不收費。

明朝人也喜歡占便宜,想方設法不繳費,偷點稅。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逃費,手段很多,核心是作假。比如假冒官船,在船頭豎假牌子,寫什麼大官官職之類的越大越好。嚇唬收稅差役,讓其趕緊放行。再比如,自己不是進士、舉人、秀才,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請個進士舉人之類坐船,這是護身符啊,稅務官要收費,自然有“護身符”出麵對接,一樣免費。假冒官船風險很大,於是。商賈們紛紛聘請進士 聘請進士舉人護航。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