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趙敏(1 / 2)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上都焚燒的宮殿上空,兩麵四丈高的紅底黑字大旗,迎著冷烈的勁風,招展颯颯,呼啦啦的作響。

廣闊的宮殿廢墟中,朱文正頭裹紅巾,身穿紅襖,站於旗杆之下,手中的鐵槍猶自滴血,腳下三、五具蒙元兵卒屍體躺臥。

“這狗日的世道,不讓我活,我非要活出一個精彩!”

朱文正長出了一口氣,仰天大喊三聲。

穿越兩年有餘,他臥薪嘗膽,步步為營,積攢人脈,換來常遇春等猛將的信任和好感,換來統領一隊偏師參加北伐的機會。

為的就是證明,不靠朱元璋,也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曆史上的朱文正,雖然是朱元璋的侄子,其實是個悲劇人物。

洪都保衛戰,年輕氣盛的朱文正小宇宙爆發,以2萬對陳友諒的60萬大軍,堅守85天,讓陳友諒束手無策,被史學家稱之為軍事史上的奇跡中的奇跡。

此戰,朱文正戰功卓越,為朱元璋在鄱陽湖戰役中獲得奠定了基礎。

但在戰後,朱文正有功卻未得相應的封賞,朱元璋的原話,是自家侄子,封賞太過,怕引部下不滿。

再往後,朱文正被構諂勾結張士誠圖謀自立,事泄後被罷官囚禁於桐城,很快鬱鬱而終,這個死法是自然死亡,還是非正常死亡,已是無從考證。

實際上,朱文正之死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朱元璋的幾個兒子,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先後出生,朱文正已經不是老朱家的唯一子嗣。

侄子再好,也不能與兒子相比。

朱文正的軍事才能越強,在軍中的威望越高,就越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和冷落。

幽禁而死的悲慘結局,肯定不是穿越來的朱文正想要的。

留在朱元璋身邊,就算洪都保衛戰不死,就算聽話不惹事,以後也會因為讒言、猜忌、誣告等等原因而死。

與其被汙而死,還不如奮起一搏,跟隨關鐸、潘誠等紅巾將領北伐上都,搏一個青史留名。

大丈夫,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才不枉穿越一場。

有了他朱文正的參與,說不定還能改變關鐸、潘誠這支最終打到朝鮮,橫掃高麗島夷的紅巾軍的命運。

再進一步,若是他朱文正能和朱棣一樣,在北方站穩腳跟,闖下諾大名望,就算朱元璋也不能奈他如何?

老朱家的江山?

大明皇帝的寶座。

與其讓給建文帝朱允炆這等無能愚腐的子孫,還不如由他朱文正來坐。

“稟千戶,關平章、潘平章有令,為彰攻取上都功績,賜千戶大人蒙元女眷1名,珍寶10斛,調拔俘眾600人,充入軍中為卒。”

就在朱文正心潮澎湃之時,被他忽悠一起北伐的常遇春,臉色鐵青的走到近前,稟報攻取上都後的各部分潤繳獲情況。

“走,回營。”

朱文正點了點頭,對常遇春說道。

常遇春在攻陷上都時陷陣於前,斬殺上都守衛的元朝官員,立下不小的功勞。

對關鐸給予的微薄賞賜不滿也是正常。

朱文正對此,倒是坦然。

一動不如一靜。

在關鐸、潘誠這支北伐紅巾軍中,朱文正的身份很特殊。

他既是紅巾軍中的一部,又不是劉福通的嫡係,同時,也不是完全沒後台的草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