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口,多備重甲勇士,防備韃子撞車搶攻。”
朱文正巡視城防各處,隻需兩、三眼、幾句問話就能判斷出,哪個地方吃緊?哪個地方兵力充裕?又或者哪個地方會遭到重點進攻?
有了這個提前量,他就能比對手更早的調整布防,彌補漏洞。
在兵力充裕的情況下,甚至還有反擊之力。
有這等與生俱來的守城天賦,也怪不得原身朱文正能夠在懸殊的兵力對比下,守住洪都城。
“臨危不亂,方是英雄本色。”
周芷若一雙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從容淡定,指揮城垣布防的朱文正,心頭碰碰碰的直跳。
她的父親周子旺是彌勒教的“周王”,周芷若的身份相當於是教中的聖女,教中的底層信徒,見了她都不太敢說話。
年輕人中,能入她眼際的,更是少之又少。
現在,突然見到朱文正這般自信從容,周芷若不由生出幾分好感。
隻是,這好感歸好感,想到朱文正早有婚約,她的心裡又失落了幾分。
.......
懿州城外。
元軍軍營。
主將佛家奴被朱文正生擒,對這一支元軍偏師來說,是奇恥大辱。
世家寶、高家奴兩員元將,重新整合了被打散的軍隊,並將佛家奴的中軍可戰之士,分散到了各部之中,充當攻城的敢死之士。
按他們的話,這些中軍士卒,吃著佛家奴的飯,卻沒能保護好主子,本來就該殺頭,現在給他們一個贖罪的機會,已是仁慈。
攻城時間定在了淩晨。
除了擔當主攻的死士抓緊時間休息外,城外的壕溝前麵,從周圍搜捕來的遼地百姓一共有三千餘眾,他們的作用就是蒙古人一貫的戰法,驅民填壕、擋箭矢。
百姓因此會傷亡多少,世家寶、高家奴並不在乎。
隻要能填一段壕溝,消耗一下守軍的箭矢和力氣,這些炮灰的任務就完成了。
五更三刻,元軍擊鼓,集合攻城。
高家奴自請先鋒,領一千步卒,舉著類似於倒船形狀的木盾,不打火把,趁夜色逼近壕溝。
木盾的做法簡單粗暴,盾體用的是砍伐的圓木拚接,再以四根木柱為角柱支撐頂蓋,攻城時,由四名士卒各持一柱,用以遮擋矢石。
這種簡易木盾非常結實,頂蓋用木板、實木聯結,密不透風,弓矢也很難射透。
同時,在每一架木盾底下,聚集了二十餘個百姓,這些人的肩膀上,背負著挖來的泥土,負責填平壕溝。
守城的紅巾將士聽到喧嘩叫嚷,紛紛點亮火把,城上城下照得亮如白晝。
遠遠瞥見有人影晃動,負責城頭守禦的鄧玉龍大聲喝令,弓箭齊發,箭雨居高臨下密集射向元軍陣中。
這一輪箭雨過後,半截船的正麵,已是插滿弓矢,但卻並沒有給高家奴的部下造成多少的傷亡。
僅有二、三百個負土的百姓,因為來不及跑回躲避,被射死在壕溝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