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與李英一問一答,你來我往,言詞交鋒。
同為文士的張子明在旁聽著,臉色青一陣紅一陣,心頭一陣緊張。
武大禮這樣的猛將加入隊伍,張子明不在意,樸惜英、李英這樣善謀之人才是張子明的競爭對手。
就在剛才,樸惜英用力過度,想要獻童女搏取朱文正好感,結果遭到周芷若的當麵捧喝,張子明還沒來得及高興,又來了一個李英。
就在張子明為謀主位置不保而憂心時,李英被朱文正一勸,內心的倨傲再也壓製不住。
“你們知道什麼是漢唐之威,加於海內?我李英知道的真實曆史,是漢亡於匈奴,唐亡於契丹,宋亡於我大元,若以此來論,漢人皆是我等之臣妾。”
“今日我倒要好好的勸一勸你們,彆看你等靠著樸惜英這個奸人占了婆娑府,但這隻是偶然,若不能迷途知返,等我大元討伐大軍一到,你們上上下下,男男女女,俱灰飛煙
滅,屍骨無存,到那時,悔之晚矣。”
“我聽聞,你姓朱,你的叔父朱元璋是和張士誠同時起事的,應該知道張士誠的事情,你若能勸說朱元璋效仿張士誠,領麾下將士歸我大元,我李英願替你傳信於陛下?”
“如今,我大元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你們朱氏叔侄文武全才,若棄暗投明,必當重用。到時坐鎮一方,封妻蔭子,豈不快哉!”
李英滔滔不絕,指點江山,把自己從朝廷邸報上看到的張士誠、朱元璋等人的名字一一點評,仿佛他是元朝的朝廷重臣一般。
朱文正對李英本來沒多大惡意,這會兒卻是眸中寒意越來越冷。
李英的兄長李成桂是高麗軍大將,開京城內,高麗朝臣將領,正麵打不過紅巾,就靠獻妻女的方式迷惑關鐸、潘誠、沙劉二等人,等紅巾軍麻痹大意時,突然發動襲擊。
要是朱文正不作什麼改變,十餘萬紅巾軍將士,就會慘死在開京城。
有此深仇大恨,再加上李英大言不慚,竟然當眾勸降,若朱文正不是穿越而來,僅這一番說辭,還真有可能被李英給騙了。
李英所說的正統論,在元朝的北方地區,特彆是遼東、海東等漢人不占優勢的地方,頗有號召力。
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漢人統治遼東和朝鮮的時間已經很久遠了。
向上追溯,最早是在漢朝,漢武帝東征,剿滅衛滿朝鮮後,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
唐王朝強盛時,名將薛仁貴率10餘萬精銳的唐軍攻陷高句麗都城平壤,雄踞朝鮮半島500餘年的東北亞“小強”滅亡。
其後,唐朝設立安東都護府、留駐唐軍鎮守,高句麗遺民被大量分拆遷移內地各個州郡,以杜絕其再次作亂的實力。
名將高仙芝,就是內遷的高句麗人。
但是在唐朝衰落之後,遼東就不複為漢人所有。
生活在這個地方的漢人,不是內遷,就是淪為胡族的奴隸,也正因為漢人地位低下,李英才會有大元才是正統的言論。
現在的問題是,朱文正知道元朝必亡,大明代元是曆史趨勢。
但彆的人不知道。
朱文正麾下的這支紅巾軍,成份複雜,軍心還未完全穩固下來,李英此人能說會道,鼓惑人心能力很強,若是留他下來,短期看是助力,長期看是大患。
想到這裡,朱文正不想再和李英這等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再廢什麼話。
“玉龍,把這人拉下去,留個全屍。剝光了,填上草,掛在城樓上,寫一行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