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勘合符(2 / 2)

明海奇聞錄 無相明皇 7529 字 6個月前

即使裡麵有人,怕是也出不來。

眾人隻得用刀不斷劈砍,釘在窗戶上的木板似乎也是柚木之類過了桐油的船木。也許是船上本就備有的修補材料。

雖然堅韌耐浸泡,但畢竟沉水時間太久,可能出水後又經過暴曬,幾下子便被眾兵丁砍爛。

裡麵隻有兩具勉強維持人形的朽爛屍骨,地麵上更是有好些散落的屍骸。

這裡麵似乎也泡過海水,但時間不是很長。

除了屍骨外,還有一些鏽跡斑斑的鳥銃,短銃,刀劍。

另外有些瓷器,似乎還有些銀兩金玉器物。

眾兵丁一下看直了眼,都望向盧仲遠。

盧仲遠當然知道他們想什麼,於是道:“瓷器不動,金銀珠玉,帶字兒的留下,不帶字兒的全拿。回營房再合計,今天跟我來的兄弟,三成,其餘的,本衛所有官兵都有份。”

眾兵丁齊聲歡呼,忙清理屍骨,翻箱倒櫃。

盧仲遠拿起一個破損的瓷器,看了看底款。都是江南一帶的名窯出品,官私都有。

地上桌上十來個瓷器,大都已經破損,盧仲遠雖然不懂瓷器,憑感覺也覺得是上等貨色。

有一名兵丁砸開一個櫃子,裡麵似乎是些文書,都已經汙糟一團,無法查看。

但是有一麵銅製的鐵鏈吊牌引起了盧仲遠的注意。

他拿起這塊吊牌,上頭鐫刻有呂宋,許,等字樣。

盧仲遠忽的心頭一震,這莫非是呂宋許公府的船?

呂宋許氏,原是本朝永樂年間敕封的呂宋總督許柴佬之後。百年世家,經略呂宋,和滿者伯夷征伐不休。

近年來聽說又和弗朗機夷人,南洋海匪們混戰連連,勢力已是大不如前。

怎麼會有一艘呂宋許氏的船飄到月港來了?

銅吊牌後麵,還嵌著半個勘合符。

盧仲遠翻過來一看,一下就明白過來,這是呂宋許氏多年前和大明朝的某些人勘約的走私船。

恐怕是在開海之前。

本朝在開海之前,西洋諸國,東瀛扶桑,琉球等國,若要朝貢天朝上國,必須取得禮部賜予的勘合符印。

一陰一陽,互相契合才可以合二為一,可為通關憑證。

隨後,沿海的巨商富賈,官宦之家,也逐漸興起了跨海走私,販運海貨的行當。

其中也有人模仿朝廷,製作陰陽勘合符印與海外客商夥伴做勘合憑證。

隻要找到另一半,就知道呂宋許氏當年這船是和誰走私貿易了。

但是翻遍這一層,再沒有另一半,隻是又多了些精美的器皿,一些潮爛的火藥筒,一些鉛子彈丸。

幾名兵丁再把地上的一張厚重桌板挪開之後,露出了通往船樓下一層的拉環門板。

眾人齊力一拉,又是一股極大的海潮味兒撲鼻而來。

下一層聯通船艏下方,比最上層寬敞了不少。

盧仲遠身先士卒跳了下去,果然這裡麵的樓梯也被人劈爛了。在昏暗的光線中,他環顧四周,這裡竟然堆滿了許許多多的大箱子。

正好此時海防館公乾亭的差役已經將火把送到,上麵的幾個兵丁點燃了火把也跟著跳了下來。

兵丁們喜形於色,正準備全力砸開全部的箱子,看看裡麵都有什麼寶貝。

盧仲遠卻在火光下看到了讓他猛然警惕的東西,他立刻舉起手讓眾兵丁安靜。

盧仲遠的部下訓練有素,立刻抽出鋼刀,警戒四周。

盧仲遠拿過一根火把,蹲下來細細查看,地上有不屬於他們的腳印,而且並非很久之前的,是新鮮的腳印,與上頭甲板上的痕跡截然不同,顯然是這艘船被撈出水麵之後才留下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巨大的拖曳痕跡,盧仲遠不禁想到,看起來倒有點像蛇類爬行的痕跡,但是更雜亂,可能是拖著好幾大包東西。會不會是倭寇海盜來洗劫打包了好幾大包東西呢?

這一層就很奇怪,沒有任何屍骨了。但是仍然有許多散落的武器和鳥銃。

盧仲遠用火把的光耐心的分辯一大堆箱子中那些雜亂無章,遺留時間參差不齊的痕跡。

最終找到了一個方向,在船艏方向的左前方,明顯有一些新鮮腳步彙聚過去。

那裡除了有常見的長凳床,還有新近在弗朗機夷人,南洋一帶的客商船隻中流行的吊床。

在一處角落中,艙壁上破了一個黑黢黢的洞口,似乎可以直通到底艙。剛才在船樓第一層,他們可沒看到這麼個洞口。

盧仲遠小心謹慎的湊近了這個洞口,將火把抵近,看到了一道窄窄的木梯,是一個船壁中的暗道,一路延伸向下,應當可以抵達船腹。

正當他考慮,要不要往裡一探究竟時,這洞口內傳來依稀的叫喊聲,又似乎聽到了槍響。

盧仲遠半探身進入洞口,將耳朵附在壁上仔細傾聽。隻是船木本就導音不佳,又被浸泡許久,潮氣極重,這福船船體又大,甲板下至少兩到三層,實在聽不到更多。

這時船艏處攀上一名兵丁,對著船樓內大喊:“盧爺,不好了。張旗官和梅旗官帶著幾個弟兄到船艙裡好像出事兒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