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不可名狀之物(1 / 2)

明海奇聞錄 無相明皇 5750 字 6個月前

從下方黑暗的深淵中不斷有迎麵而來的氣流吹拂,十分穩定,下麵的空曠巨大顯然會叫人萬分震驚。

“下麵會有多深呀,楊公子?這樣走太冒險了,隻憑一個直覺。。。。。。”

胡林和梟鷹儘管一前一後護著楊文觀前進,但仍然對往下走這件事十分的忐忑不安。

楊文觀憑直覺判斷往下走是生路,往上走是死路,這實在叫人匪夷所思。

楊文觀的聲音聽起來似乎很淡定:“下麵這一層看起來要比第二第三層更深一些,空間更高大。二位彆抱怨了,向火而生,大概是不會錯的,在這地底火就是太陽。萬一要是錯了......”

梟鷹忙問道:“要是錯了咋辦?”

楊文觀道:“要是錯了,那咱們見了這神跡一般的古樹樹根,也算不枉此生。埋在這兒可比將來埋田埂邊氣派多了。”

梟鷹道:“都什麼時候了,楊公子竟然還有心情開玩笑。”

胡林冷冷道:“今天我死了那麼多部下,連屍骨都收不回來,如果我就葬在這下麵,也是應該的。”

胡林這話講的很沉重,楊文觀也收起了戲謔的語氣,不再試圖輕佻的活躍氣氛。他問道:“如果咱們能出去了,這些弟兄的身後事,金大人會怎麼安排?”

胡林歎道:“一下子死這麼些人,金大人能不能安排得妥當也難說。”

楊文觀道:“這你倒多慮了,我認識老金可能比你時間長,老金本事很大。十有八九會找個贛南山區的衛所,做個合力討剿山賊的塘報公文。再在南京都察院找個相熟的禦史複核一下,就算是陣殆戰歿,家裡人還是可以拿到撫恤的。”

三人走了一陣,發現這向下的石道越發寬闊了,楊文觀蹲下來觀察了一小會兒,道:“這很明顯是人為修整過的。往左右看看,應該有逐漸拓寬的痕跡。”

梟鷹和胡林找到了逐漸變寬的左右兩邊石壁,但上麵並沒有工匠做這類地底通道拓寬時常見的密集層疊鑿口。石壁相當光滑。

胡林判斷道:“這不像是挖的,我看是天然之物。”

楊文觀卻不信,他也來到側邊,右手仔細撫摸這在地底寂靜了數千年的石壁,尋找著此處先民留下的歲月痕跡。

很快他就摸到了一道深深的縫隙,約莫四指寬,裡麵挖的很深,左右兩側棱角尚在,上下十分筆直,這一定是人工挖鑿出來的。

楊文觀笑道:“原來如此,這幾千年前的古人也真是聰明。這不全是靠人工開鑿的,可以說大部分是靠燒出來的。”

“燒?火能燒穿這樣的石頭?”

楊文觀道:“這個地底古城,看起來最不缺的就是那不知哪裡流淌出來的天方油。對著一大塊石壁日夜焚燒,於這裡的先民來說不是個難事。火當然燒不穿這石頭,但隻要燒的夠久,待巨石受熱通透,在特定的地方潑水消熱,往複循環十餘日,加上幾道事先鑿出來的細細縫路,即可敲下來一大塊石板。並不甚費人力。”

梟鷹道:“水火還有這般用途?這倒是妙,但是對我們來說有啥幫助呢?我們總不能在這大山裡慢慢鑿慢慢燒,直到敲出條路來吧。”

胡林突然領悟到了楊文觀的意思,他急忙道:“且慢,如果當年的人是這樣開鑿出這條石道的,那這附近得有真正的水源。”

楊文觀點頭道:“不僅如此,你們可能不知道,在這種向下螺旋開鑿的石道中,如果要長時間點燃火焰,光是上頭我們下來的第三層有通氣的口子是不夠的。下頭出去的那一端,也得有足夠的氣流才行。若沒有,火也點不長,人也下不來。燒一會兒,裡麵的人就得憋死。”

梟鷹道:“原來如此,怪道我說在這麼深的地方走著,還有風不停地往上吹。隻是這風,真是出路吹來的嗎?該不會......”

胡林皺眉道:“有屁就放。”

梟鷹慘慘道:“該不會是地府吹上來的陰風吧,俗話不是說陰風陣陣嗎?”

楊文觀哈哈一笑道:“這下邊定是向上的大通途,才能有這樣的風。我們跟著這些先民的路子走,準能出去。”

受到楊文觀極具說服力的樂觀判斷鼓舞,三人士氣大振,打起精神加快腳步。

很快,他們麵前就再次出現了一扇高大壯觀的石門,同樣是半打開著的,門外竟然照射進來躍動的火光!

連楊文觀都忍不住要和他們一起歡呼起來,在這古老而深沉的黑暗遺跡中,能看到火光是多麼的親切舒適啊!

他們三人這輩子都沒發現過自己像現在這樣喜歡火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