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2 / 2)

2018年4月1日.. 劉慈欣 30022 字 5個月前

我們的第一宇宙模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了:宇宙由兩部分構成,其一就是我們生存的半徑為3000公裡的球形空間,其二就是圍繞著這個空間的岩層,這岩層向各個方向無限延伸。所以,我們的世界就是這固體宇宙中的一個空泡,我們稱它為泡世界。這個宇宙理論被稱為密實宇宙論。當然,這個理論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在無限的岩層中還有其它的空泡,離我們或近或遠,這就成了以後探索的動力。

“可是,無限厚的岩層是不可能存在的,會在引力下塌縮的。”

我們那時不知道萬有引力這回事,泡世界中沒有重力,我們生活在失重狀態中。真正意識到引力的存在是幾萬年以後的事了。

“那這些空泡就相當於固體宇宙中的星球了?真有趣,你們的宇宙在密度分布上與真實的正好相反,像是真實宇宙的底片啊。”

真實的宇宙?這話很淺薄,隻能說是現在已知的宇宙。你們並不知道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

“那裡有陽光、空氣和水嗎?”

都沒有,我們也都不需要。我們的世界中隻有固體,沒有氣體和液體。

“沒有氣體和液體,怎麼會有生命呢?”

我們是機械生命,肌肉和骨胳由金屬構成,大腦是超高集成度的芯片,電流和磁場就是我們的血液,我們以地核中的放射性岩塊為食物,靠它提供的能量生存。沒有誰製造我們,這一切都是自然進化而來,由最簡單的單細胞機械,由放射性作用下的岩石上偶然形成的PN結進化而來。我們的原始祖先首先發現和使用的是電磁能,至於你們意義上的火,從來就沒有發現過。

“那裡一定很黑吧。”

亮光倒是有一些,是放射性在地核的內壁上產生的,那內壁就是我們的天空了。光很弱,在岩壁上遊移不定,但我們也由此進化出了眼睛。地核中是失重的,我們的城市就懸浮在那昏暗的空間中,它們的大小與你們的城市差不多,遠看去,像一團團發光的雲。機械生命的進化時間比你們碳基生命要長得多,但我們殊途同歸,都走到了對宇宙進行思考的那一天。

“不過,這個宇宙可真夠憋屈的。”

憋……這是個新詞彙。所以,我們對廣闊空間的向往比你們要強烈,早在泡世界的上古時代,向岩層深處的探險就開始了,探險者們在岩層中挖隧道前進,試圖發現固體宇宙中的其它空泡。關於這些想像中的空泡,有著很多奇麗的神話,對遠方其它空泡的幻想構成了泡世界文學的主體。但這種探索最初是被禁止的,違者將被短路處死。

“是被教會禁止的嗎?”

不,沒什麼教會,一個看不到太陽和星空的文明是產生不了宗教的。元老院禁止隧洞探險是出於很現實的理由:我們沒有你們近乎無限的空間,我們的生存空間半徑隻有3000公裡。隧洞挖出的碎岩會在地核中堆積起來,由於相信有無限厚的岩層,那麼隧洞就可能挖得很長,最終挖出的碎岩會把地核空間填滿的!換句話說,是把地核的球形空間轉換成長長的隧洞空間了。

“好像有一個解決辦法:把挖出的碎岩就放到後麵已經挖好的隧洞中,隻留下供探險者們容身的空間就行了。”

後來的探險確實就是這麼進行的,探險者們容身的空間其實就是一個移動的小空泡,我們把它叫做泡船。但即使這樣,仍然有相當於泡船空間的一堆碎石進入地核空間,隻有等待泡船返回時這堆碎石才能重新填回岩壁,如果泡船有去無回,那麼這小堆碎石占據的地核空間就無法恢複了,就相當於這一小塊空間被泡船偷走了,所以探險者們又被稱為空間竊賊。對於那個狹小的世界,這麼一點點空間也是寶貴的,天長日久,隨著一艘艘泡船的離去,被占據的空間也很巨大。所以泡船探險在遠古時代也是被禁止的。同時,泡船探險是一頂十分艱險的活動,一般的泡船中都有若乾名挖掘手和一名領航員,那時還沒有掘進機,隻能靠挖掘手(相當於你們船上的槳手)使用簡單的工具不停挖掘,泡船才能在岩層中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前進。在一個剛能容身的小小空洞裡機器般勞作,在幽閉中追尋著渺茫的希望,無疑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由於泡船的返回一般是沿著已經挖鬆的來路,所以相對容易些,但賭徒般的發現欲望往往驅使探險者越過安全的折返點,繼續向前,這時,返回的體力和給養都不夠了,泡船就會擱淺在返途中,成為探險者的墳墓。儘管如此,泡世界向外界的探險雖然規模很小,但從未停止過。

四、哈勃紅移

在泡紀元33281年的一天(這是按地球紀年法,泡世界的紀年十分古怪,你理解不了),泡世界的岩層天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洞,從洞中飛出的一堆碎岩在空中漂浮著,在放射性產生的微光中像一群閃爍的星星。中心城市的一隊士兵立刻向小破洞飛去(記住泡世界是沒有重力的。)發現這是一艘返回的探險泡船,它在8年前就出發了,誰也沒有想到竟能回來。這艘泡船叫“針尖號”,它在岩層中前進了200公裡,創造了返回泡船航行距離的記錄。“針尖號”出發時有二十名船員,但返回時隻剩隨船科學家一人了,我們就叫他哥白尼吧。船上其餘的人,包括船長,都被哥白尼當食物吃掉了,事實上,這種把船員當給養的方式,是地層探險早期效率最高的航行方式。

按照嚴禁泡船探險的法律,以及哥白尼吃人的行為,他將在世界首都被處死。這天,幾十萬人聚集在行刑的中心廣場上,等著觀賞哥白尼被短路時美妙的電火花。但就在這時,世界科學院的一群科學家漂過來,公布了他們的一個重大發現:“針尖號”號帶回了沿途各段的岩石標本,科學家們發現,地層岩石的密度,竟是隨著航行距離減小的!

“你們的世界沒有重力,怎麼測定密度呢?”

通過慣性,比你們要複雜一些。科學家們最初認為,這隻是由於“針尖號”偶然進入了一個不均勻的地層區域。但在以後的一個世紀中,在不同方向上,有多艘泡船以超過“針尖號”的航行距離深入地層並返回,帶回了岩石標本。人們震驚地發現,所有方向上的地層密度都是沿向外的方向漸減的,而且減幅基本一致!這個發現,動搖了統治泡世界兩萬多年的密實宇宙論。如果宇宙密度以泡世界為核心呈這樣的遞減分布,那總有密度減到零的距離,科學家們依照已測得的遞減率,很容易計算出,這個距離是三萬公裡左右。

“嘿,這很像我們的哈勃紅移啊!”

是很像,你們想像不出紅移速度能夠大於光速,所以把那個距離定為宇宙邊緣;而我們的先祖卻很容易知道密度為零的狀態就是空間,於是新的宇宙模型誕生了,在這個模型中,沿泡世界向外,宇宙的密度逐漸減小,直至淡化為空間,這空間延續至無限。這個理論被稱為太空宇宙論。

密實宇宙論是很頑固的,它的占優勢地位的擁護者推出了一個打了補丁的密實宇宙論,認為密度的遞減隻是由於泡世界周圍包裹著一層較疏鬆的球層,穿過這個球層,密度的遞減就會停止。他們甚至計算出了這個疏鬆球層的厚度是300公裡。其實對這個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偽並不難,隻要有一艘泡船穿過300公裡的岩層就行了。事實上,這個航行距離很快達到了,但地層密度的遞減趨勢仍在繼續。於是,密實宇宙論的擁護者又說前麵的計算有誤,疏鬆球層的厚度應是500公裡,十年後,這個距離也被突破了,密度的遞減仍在繼續,而且單位距離的遞減率有增加的趨勢。密實派們接著把疏鬆球層的厚度增加到1500公裡……

後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現將密實宇宙論永遠送進了墳墓。

五、萬有引力

那艘深入岩層300公裡的泡船叫“圓刀”號,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探險泡船,配備有大功率挖掘機和完善的生存保障係統,因而它向地層深處和航行距離創造了記錄。

在到達300公裡深度(或說高度)時,船上的首席科學家(我們叫他牛頓吧)向船長反映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當船員們懸浮在泡船中央睡覺時,醒來後總是躺在靠向泡世界方向的洞壁上。

船長不以為然地說:思鄉夢遊症而已。他們想回家,所以睡夢中總是向著家的方向移動。

但泡船中與泡世界一樣是沒有空氣的,如果移動身體有兩方式:一是蹬踏船壁,這在懸空睡覺時是不可能的;另一種方式是噴出自己體內的排泄物做為驅動,但牛頓沒有發現這類跡象。

船長仍對牛頓的話不以為然,但這個疏忽使他自己差點被活埋了。這天,向前的挖掘告一段落,由於船員十分疲勞,挖出的一堆碎岩沒有立刻運到船底,大家就休息了,想等睡醒後再運。船長也與大家一樣在船的正中央懸空睡覺,醒來後發現自己與其它船員一起被埋在碎岩中!原來,在他們睡覺時,船首的碎岩與他們一起移到了靠向泡世界方向的船底!牛頓很快發現,船艙中的所有物體都有向泡世界方向移動的趨勢,隻是它們移動得太慢,平時覺察不出來而已。

“於是牛頓沒有借助蘋果就發現了成有引力!”

哪有那麼容易?!在我們的科學史上,萬有引力理論的誕生比你們要艱難的多,這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當牛頓發現船中的物體定向移動現象時,想當然地認為引力來自泡世界那半徑3000公裡的空間。於是,早期的引力理論出現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謬誤:認為產生引力的不是質量而是空間。

“能想象,在那樣複雜的物理環境中,你們牛頓的思維任務比我們的牛頓可要複雜多了。”

是的,直到半個世紀後,科學家們才拔開迷霧,真正認清了引力的本質,並用與你們相似的儀器測定了萬有引力常數。引力理論獲得承認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一旦意識到引力的存在,密實宇宙論就完了,引力是不允許無限固體宇宙存在的。

太空宇宙論得到最終承認後,它所描述的宇宙對泡世界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在泡世界,守恒的物理量除了能量和質量外,還有一個:空間。泡世界的空間半徑隻有3000公裡,在岩層中挖洞增大不了空間,隻是改變空間的位置和形狀而已。同時,由於失重,地核文明是懸浮在空間中,而不是附著的洞壁(相當於你們的土地)上,所以在泡世界,空間是最保貴的東西,整個泡世界文明史,就是一部血腥的空間爭奪史。而現在驚聞空間可能是無限的,怎能不令人激動!於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探險浪潮,數量眾多的泡船穿過地層向外挺進,企圖穿過太空宇宙論預言的32000公裡的岩層,到達密度為零的天堂。

六、地核世界

說到這裡,如果你足夠聰明,應該能夠推測出泡世界的真相了。

“你們的世界,是不是位於一個星球的地心?”

正確,我們的行星大小與地球差不多,半徑約8000公裡。但這顆行星的地核是空的,空核的半徑約為3000公裡,我們就是地核中的生物。

不過,發現萬有引力後,我們還要過許多個世紀才能最後明白自己世界的真相。

七、地層戰爭

太空宇宙論建立後,追尋外部無限空間的第一個代價卻是消耗了泡世界的有限空間,眾多的泡船把大量的碎岩排入地核空間,這些碎岩懸浮在城市周圍,密密麻麻,無邊無際,以至於使得原來可以自由漂移的城市動彈不得,因為城市一旦移動,就將遭遇毀滅性的密集石雨。這些被碎岩占掉的空間,至少有一半永遠無法恢複。

這時的元老院已由世界政府代替,做為地核空間的管理者和保衛者,瘋狂的泡船探險受到了政府嚴厲的鎮壓。但最初這種鎮壓效率並不高,因為當得知探險行為發生時,泡船早已深入地層了。所以政府很快意識到,製止泡船的最好工具就是泡船。於是,政府開始建立龐大的泡船艦隊,深入岩層攔截探險泡船,追回被它們盜走的空間。這種攔截行動自然遭到了探險泡船的抵抗,於是,地層中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種戰爭真的很有意思!”

也很殘酷。首先,地層戰爭的節奏十分緩慢,因為以那個時代的掘進技術,泡船在地層中的航行速度一般隻有每小時3公裡左右。地層戰爭推崇巨艦主義,因為泡船越大,續航能力越強,攻擊力也更強大。但不管多大的地層戰艦,其橫截麵都應儘可能有小,這樣可以將挖掘截麵減到最小,以提高航行速度。所以所有泡船的橫截麵都是一樣的,大小隻在於其長短。大型戰艦的形狀就是一條長長的隧道。由於地層戰場是三維的,所以其作戰方式類似於你們的空戰,但要複雜得多。當戰艦接觸敵艦發起攻擊時,首先要快速擴大艦首截麵,以增大攻擊麵積,這時的攻擊艦就變成了一根釘子的形狀。必要時,泡艦的艦首還可以形成多個分支,像一隻張開的利爪那樣,從多個方向攻擊敵艦。地層作戰的複雜性還表現在:每一艘戰艦都可以隨意分解成許多小艦,多艘戰艦又可以快速組合成一艘巨艦。所以當兩隻敵對艦隊相遇時,是分解還是組合,是一門很深的戰術學問。

地層戰爭對於未來的探險並非隻有負麵作用,事實上,在戰爭的剌激下,泡世界發生了技術革命。除了高效率的掘進機器外,還發明了地震波儀,它既可用於地層中的通訊,又可用做雷達探測,強力的震波還可做為武器。最精致的震波通訊設備甚至可以傳送圖像。

地層中曾出現過的最大戰艦是“線世界”號,它是世界政府建造的。當處於常規航行截麵時,“線世界”號的長度達150公裡,正如艦名稱所示,相當於一個長長的小世界了。身處其中,有置身於你們的英倫海底隧道的感覺,每隔幾分鐘,隧道中就有一列高速列車駛過,這是向艦尾運送掘進碎石的專列。“線世界”號當然可以分解成一支龐大的艦隊,但它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整體航行的。“線世界”號並非總是呈直線形狀,在進行機動航行時,它那長長的艦體隧道可能形成一團自相貫通或交叉的十分複雜的曲線。“線世界”號擁有最先進的掘進機,巡航速度是普通泡艦的一倍,達到每小時6公裡,作戰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10公裡!它還擁有超高功率的震波雷達,能夠準確定位500公裡外的泡船;它的震波武器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粉碎目標泡船內的一切。這艘超級巨艦在廣闊的地層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消滅了大量的探險泡船,並每隔一段時間將吞並的探險泡船空間送還泡世界。

在“線世界”號的毀滅性打擊下,泡世界向外部的探險一度瀕於停頓。在地層戰爭中,探險者們始終處於劣勢,他們不能建造或組合長於10公裡的戰艦,因為在地層中這樣的目標極易被“線世界”號上或泡世界基地中的雷達探測定位,進而被迅速消滅。但要使探險事業繼續下去,就必須消滅“線世界”號。經過長時間的籌劃,探險聯盟集結了一百多艘地層戰艦圍殲“線世界”號,這些戰艦中最長的也隻有5公裡。戰鬥在泡世界向外1500公裡處展開,史稱1500公裡戰役。

探險聯盟首先調集20艘戰艦,在1500公裡處組合成一艘長達30公裡的巨艦,引誘“線世界”號前往攻擊。當“線世界”號接近誘餌,成一條直線高速衝向目標時,探險聯盟埋伏在周圍的上百艘戰艦沿與“線世界”號垂直的方向同時出擊,將這艘150公裡長的巨艦截為50段。“線世界”號被截斷後分裂出來50艘戰艦仍具有很強的戰鬥力,雙方的二百多艘戰艦纏鬥在一起,在地層中展開了慘烈的大混戰。戰艦空間在不斷地組合分化,漸漸已分不清彼此。在戰役的最後階段,半徑為200公裡的戰場已成了蜂窩狀,就在這個處於星球地下3500公裡深處的錯綜複雜的三維迷宮中,到處都是短兵相接的激戰。在這個位置,星球的重力已經很明顯,而與政府軍相比,探險者對重力環境更為熟悉。在迷宮內宏大的巷戰中,這微弱的優勢漸漸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探險聯盟取得了最後勝利。

八、海

戰役結束後,探險者聯盟將戰場的所有空間合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半徑為50公裡的球形空間。就在這個空間中,探險聯盟宣布脫離泡世界獨立。獨立後的探險聯盟與泡世界的探險運動遙相呼應,不斷地有探險泡船從地核來到聯盟,他們帶來的空間使聯盟領土的體積不斷增大,使得探險者們在1500公裡高度獲得了一個前進基地。被漫長的戰爭拖得筋疲力儘的世界政府再也無力阻止這一切,隻得承認探險運動的合法性。

隨著高度的增加,地層的密度也逐漸降低,使得掘進變得容易了;另外重力的增加也使碎岩的處理更加方便。以後的探險變得順利了許多。在戰後第8年,就有一艘名叫“螺旋”號的探險泡船走完了剩下的3500公裡航程,到達了距星球中心8000公裡,距泡世界邊緣5000公裡的高度。

“哇,那就是到達星球的表麵了!你們看到了大平原和真正的山脈,這太激動人心了!”

沒什麼可激動的,“螺旋”號到達的是海底。

“……”

當時,震波通訊儀的圖像搖了幾下就消失了,通訊完全中斷。在更低高度的其它泡船監聽到了一個聲音,轉換成你們的空氣聲音就是“剝”的一聲,這是高壓海水在瞬間湧入“螺旋”號空間時發出的。泡世界的機械生命和船上的儀器設備是絕對不能與水接觸的,短路產生的強大電流迅速汽化了滲入人體和機器內部的海水,“螺旋”號的乘員和設備在海水湧入的瞬間都像炸彈一樣爆裂了。

接著,聯盟又向不同的方向發出了十多艘探險泡船,但都在同樣的高度遇到了同樣的事情。除了那神秘的“剝”的一聲,再沒有傳回更多的信息。有兩次,在監視屏幕上看到了怪異的晶狀波動,但不知道那是什麼。跟隨的泡船向上方發出的雷達震波也傳回了完全不可理解的回波,那回波的性質既不是空間也不是岩層。

一時間,太空宇宙論動搖了,學術界又開始談論新的宇宙模型,新的理論將宇宙半徑確定為8000公裡,認為那些消失的探險船接觸了宇宙的邊緣,沒入了虛無。

探險運動麵臨著嚴峻的考驗,以往無法返回的探險泡船所占用的空間,從理論上說還是有希望回收的,但現在,泡船一旦接觸宇宙邊緣,其空間可能永遠損失了。到這一步,連最堅定的探險者都動搖了,因為在這個地層中的世界,空間是不可再生的。聯盟決定,再派出最後5艘探險泡船,在接近5000米高度時以極慢速上升。如果發生同樣的不測,就暫停探險運動。

又損失了兩艘泡船後,第三艘“岩腦”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5000米高度上,“岩腦”號以極慢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向上掘進,接近海底時,海水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壓塌船頂的岩層瞬間湧入,而是通過岩層上的一道窄裂縫成一條高壓射流噴射進來。“岩腦”號在航行截麵上長250米,在高地層探險船中算是體積較大的,噴射進來的海水用了近一小時才充滿船的空間。在觸水爆裂前,船上的震波儀記錄了海水的形態,並將數據和圖像完整地發回聯盟。就這樣,地核人第一次見到了液體。

泡世界的遠古時代可能存在過液體,那是熾熱的岩漿,後來星球的地質情況穩定了,岩漿凝固,地核中就隻有固體了。有科學家曾從理論上預言過液體的存在,但沒人相信宇宙中真有那種神話般的物質。現在,從傳回的圖像中人們親眼看到了液體。他們震驚地看著那道白色的射流,看著水麵在船內空間緩緩上升,看著這種似乎違反所有物理法則的魔鬼物質適應著它的附著物的任何形狀,滲入每一道最細微的縫隙;岩石表麵接觸它後似乎改變了性質,顏色變深了,反光性增強了;最讓他們感興趣的是:大部分物體都會沉入這種物質中,但有部分爆裂的人體和機器碎片卻能浮在其液麵上!而這些碎片的性質與那些沉下去的沒有任何區彆。地核人給這種液體物質起了一個名字,叫無形岩。

以後的探索就比較順利了。探險聯盟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叫引管的東西,這是一根長達200米的空心鑽杆,當鑽透岩層後,鑽頭可以像蓋子那樣打開,以將海水引入管內,管子的底部有一個閥門。攜帶引管和鑽機的泡船上升至5000米高度後,引管很順利地鑽透岩層伸入海底。鑽探畢竟是地核人最熟悉的技術,但另一項技術他們卻一無所知,那就是密封。由於泡世界中沒有液體和氣體,所以也沒有密封技術。引管底部的閥門很不嚴實,沒有打開海水已經漏了出來。事後證明這是一種幸運,因為如果將閥門完全打開,衝入的高壓海水的動能將遠大於上次從細小的裂縫中滲入的,那道高壓射流會像一道激光那樣切斷所遇到的一切。現在從關閉的閥門滲入的水流卻是可以控製的。你可以想像,泡船中的探險者們看著那一道道細細的海水在他們眼前噴出,是何等的震撖啊。他們這時對於液體,就像你們的原始人對於電流那樣無知。在用一個金屬容器小心翼翼地接滿一桶水後,泡船下降,將那根引管埋在岩層中。在下降的過程中,探險者們萬分謹慎地守護著那桶作為研究標本的海水,很快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無形岩居然是透明的!上次裂縫中滲入的海水由於混入了沙土,使他們沒有發現這點。隨著泡船下降深度的增加,溫度也在增加,探險者們恐怖地看到,無形岩竟是一種生命體!它在活過來,表麵憤怒地翻滾著,呈現由無數湧泡構成的可怕形態。但這怪物在展現生命力的同時也在消耗著自己,化做一種幽靈般的白色影子消失在空中。當桶中的無形岩都化做白色魔影消失後,船艙中的探險者們相繼感到了身體的異常,短路的電火花在他們體內閃爍,最後他們都變成了一團團焰火,痛苦地死去。聯盟基地中的人們通過監視器傳回的震波圖像看到了這可怕的情景,但監視器也很快短路停機了。前去接應的泡船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在與下降的泡船對接後,接應泡船中的乘員也同樣短路而死,仿佛無形岩化做了一種充滿所有空間的死神。但科學家們也發現,這一次的短路沒有上一次那麼劇烈,他們得出結論:隨著空間體積的增加,無形死神的密度也在降低。接下來,在付出了更多的生命代價後,地核人終於又發現了一種他們從未接觸過的物質形態:氣體。

九、星空

這一係列的重大發現終於打動了泡世界的政府,使其與昔日的敵人聯合起來,也投身於探險事業之中,一時間對探險的投入急劇增加,最後的突破就在眼前。

雖然對水蒸汽的性質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缺乏密封技術的地核科學家一時還無法避免它對地核人生命和儀器設備的傷害。不過他們已經知道,在4500米以上的高度,無形岩是死的,不會沸騰。於是,地核政府和探險聯盟一起在4800米高度上建造了一所實驗室,裝配了更長性能更好的引管,專門進行無形岩的研究。

“直到這時,你們才開始做阿基米德的工作。”

是的,可你不要忘記,我們在原始時代,就做了法拉弟的工作。

在無形岩實驗室中,科學家們相繼發現了水壓和浮力定律,同時與液體有關的密封技術也得以發展和完善。人們終於發現,在無形岩中航行,其實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比在地層中航行要容易得多。隻要船體的密封和耐壓性達到要求,不需任何挖掘,船就可以在無形岩中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高速度上升。

“這就是泡世界的火箭了。”

應該稱做水箭。水箭是一個蛋形耐高壓金屬容器,沒有任何動力設施,內部僅可乘坐一名探險者,我們就叫他泡世界的加加林吧。水箭的發射平台位於5000米高度,是在地層中挖出的一個寬敞的大廳。在發射前的一小時,加加林進入水箭,關上了密封艙門。確定所有儀器和生命維持係統正常後,自動掘進機破壞了大廳頂部厚度不到十米的薄岩層,轟隆一聲,岩層在上方無形岩的巨大壓力下坍塌了,水箭浸沒於深海的無形岩之中。周圍的塵埃落定後,加加林透過由金鋼石製造的透明舷窗,驚奇地發現發射平台上的兩盞探照燈在無形岩中打出了兩道光柱,由於泡世界中沒有空氣,光線不會散射,這時地核人第一次看到了光的形狀。震波儀傳來了發射命令,加加林扳動手柄,鬆開了將水箭錨固在底部岩層上的鉸鏈,水箭緩緩升離了海底,在無形岩中很快加速,向上浮去。

科學家們按照海底壓力,很容易計算出了上方無形岩的厚度,約10000米,如無意外,上浮的水箭能夠在15分鐘內走完這段航程,但以後會遇到什麼,誰都不知道。

水箭在一片寂靜中上升著,透過舷窗看出去,隻有深不見底的黑暗。偶爾有幾粒懸浮在無形岩中的塵埃在舷窗透出的光亮中飛速掠過,標示著水箭上升的速度。

加加林很快感到一陣恐慌,他是生活在固體世界中的生命,現在第一次進入了無形岩的空間,一種無依無靠的虛無感攫住了他的全部身心。15分鐘的航程是那麼漫長,它濃縮了地核文明十萬年的探索曆程,仿佛永遠止儘……就在加加林的精神即將崩潰之際,水箭浮上了這顆行星的海麵。

上浮慣性使水箭衝上了距海麵十幾米的空中,在下落的過程中,加加林從舷窗中看到了下方無形岩一望無際的廣闊表麵,這巨大的平麵上波光粼粼,加加林並沒有時間去想這表麵反射的光來自哪裡。水箭重重地落在海麵上,飛濺的無形岩白花花一片撒落在周圍,水箭像船一樣平穩地浮在海麵上,隨波浪輕輕起伏著。

加加林小心翼翼地打開艙門,慢慢探出身去,立刻感到了海風的吹拂,過了好一陣兒,他才悟出這是氣體。恐懼使他戰栗了一下,他曾在實驗室中的金鋼石管道中看到過水汽的流動,但宇宙中竟然有如此巨量的氣體存在,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加加林很快發現,這種氣體與無形岩沸騰後轉化的那種不同,不會導致肌體的短路。他在以後的回憶錄中有過一段這樣的描述:

我感到這是一支無形的巨手溫柔的撫摸,這巨手來自一個我們不知道的無限巨大的存在,在這個存在麵前,我變成了另一個全新的我。

加加林抬頭望去,這時,地核文明十萬年的探索得到了最後的抱償。

他看到了燦爛的星空。

十、山無處不在

“真是不容易,你們經曆了那麼長時間的探索,才站到我們的起點上。”馮帆讚歎道。

所以,你們是一個很幸運的文明。

這時,逃逸到太空中的大氣形成的冰晶雲麵積擴大了很多,天空一片晶亮,外星飛船的光芒在冰晶雲中散射出一圈絢麗的彩虹。下麵,大氣旋形成的巨井仍在轟隆隆地旋轉著,像是一台超級機器在一點點碾碎著這個星球。而周圍的山頂卻更加平靜,連碎波都沒有了,海麵如鏡,又讓馮帆想起了藏北的高山湖泊……馮帆強迫自己,使思想回到了現實。

“你們到這裡來乾什麼?”他問。

我們隻是路過,看到這裡有智慧文明,就想找人聊聊,誰先登上這座山頂我們就和誰聊。

“山在那兒,總會有人去登的。”

是,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個本性,他們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這並不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你,如果為了生存就會遠遠逃離這山,可你卻登上來了。進化賦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這原因是什麼我們還不知道。山無處不在,我們都還在山腳下。

“我在山頂上。”馮帆說,他不容彆人挑戰自己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榮譽,即使是外星人。

你在山腳下,我們都在山腳下。光速是一個山腳,空間的3維是一個山腳,被禁錮在光速和3維這狹窄的時空深穀中,你不覺得……憋屈嗎?

“生來就這樣,習慣了。”

那麼,我下麵要說的事你會很不習慣的。看看這個宇宙,你感覺到什麼?

“廣闊啊,無限啊,這類的。”

你不覺得憋屈嗎?

“怎麼會呢?宇宙在我眼裡是無限的,在科學家們眼裡,好像也有200億光年呢。”

那我告訴你,這是一個200億半徑的泡世界。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空泡,一塊更大固體中的空泡。

“怎麼可能呢?這塊大固體不會因引力而坍縮嗎?”

至少目前還沒有,我們這個氣泡還在超固體塊中膨脹著。引力引起坍縮是對有限的固體塊而言的,如果包裹我們宇宙的這個固體塊是無限的,就不存在坍縮問題。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誰也不知道那個固體超宇宙是不是有限的。有許多種猜測,比如認為引力在更大的尺度上被另一種力抵消,就像電磁力在微觀尺度上被核力抵消一樣,我們意識不到這種力,就像處於泡世界中意識不到萬有引力一樣。從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上看,對於宇宙的氣泡形狀,你們的科學家也有所猜測,隻是你不知道罷了。

“那塊大固體是什麼樣子的?也是……岩層嗎?”

不知道,5萬年後我們到達目的地時才能知道。

“你們要去哪裡?”

宇宙邊緣,我們是一艘泡船,叫“針尖號”,記得這名字嗎?

“記得,它是泡世界中首先發現地層密度遞減速規律的泡船。”

對,不知我們能發現什麼。

“超固體宇宙中還有其它的空泡嗎?”

你已經想得很遠了。

“這讓人不能不想。”

想想一塊巨岩中的幾個小泡泡,就是有,找到它們也很難,但我們這就去找。

“你們真的很偉大。”

好了,聊得很愉快,但我們還要趕路,5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認識你很高興,記往,山無處不在。

由於冰晶雲的遮攔,最後這行字已經很模糊。接著,太空中的巨型屏幕漸漸暗下來,巨球本身也在變小,很快縮成一點,重新變成星海中一顆不起眼的星星,這變化比它出現時要快許多。這顆星星在夜空中疾駛而去,轉眼消失在西方天際。

海天之間黑了下來,冰晶雲和風暴巨井都看不見了,天空中隻有一片黑暗的混沌。馮帆聽到周圍風暴的轟鳴聲在迅速減小,很快變成了低聲的嗚咽,再往後完成消失了,隻能聽到海浪的聲音。

馮帆有了下墜的感覺,他看到周圍的海麵正在緩緩地改變著形狀,海山渾圓的山頂在變平,像一把在撐開的巨傘一樣。他知道,海水高山正在消失,他正在由9000米高空向海平麵墜落。在他的感覺中隻有兩三分鐘,他漂浮的海麵就停止了下降,他知道這點,是由於自己身體下降的慣性使他沒入了已停降的海麵之下,好在這次沉得並不深,他很快遊了上來。

周圍已是正常的海麵,海水高山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風暴也完全停止了,風暴強度雖大但持續時間很短,隻是刮起了表層浪,所以海麵也在很快平靜下來。

天空中的冰晶雲已經散去很多,燦爛的星空再次出現了。

馮帆仰望著星空,想像著那個遙遠的世界,真的太遠了,連光都會走得疲憊,那又是很早以前,在那個海麵上,泡世界的加加林也像他現在這樣仰望著星空。穿越廣漠的時空荒漠,他們的靈魂相通了。

馮帆一陣惡心吐出了些什麼,憑嘴裡的味道他知道是血,他在9000米高的海山頂峰得了高山病,肺水腫出血了,這很危險。在突然增加的重力下,他虛弱得動彈不得,隻是靠救生衣把自己托在水麵上。不知道藍水號現在的命運,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方圓一千公裡內沒有船了。

在登上海山頂峰的時候,馮帆感覺此生足矣,那時他可以從容地去死。但現在,他突然變成了世界上最怕死的人。他攀登過岩石的世界屋脊,這次又登上了海水構成的世界最高峰,下次會登什麼樣的山呢?這無論如何得活下去才能知道。幾年前在珠峰雪暴中的感覺又回來了,那感覺曾使他割斷了連接同伴和戀人的登山索,將他們送進了死亡世界,現在他知道自己做對了。如果現在真有什麼可背叛的東西來拯救自己的生命,他會背叛的。

他必須活下去,因為山無處不在。

2005.10.10於娘子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