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七這日清早,王熙鳳一進榮慶堂,見了史太君就笑道:“老祖宗,喜事喜事,又是一件喜事,算上昨兒元春封妃,林丫頭即將回京,今兒一大早,又添第三件喜事,宮裡宦官上門送來一封皇家拜帖,您猜是誰要來了?”
老太太歪在羅漢床上,戴著靉靆,一麵瞧著晴雯幫林黛玉試穿新製的‘白狐裡子鶴氅’,一麵說道:“你這猴兒,彆打啞謎,快快說罷。”
王熙鳳來至賈母跟前,正色道:“皇姑母要登門拜訪,估摸著,就是今兒晌午。”
賈母忙問:“哪個皇姑母?京中大長公主一輩的皇姑母,少說也有十來個呢。”王熙鳳回道:“就是那個永樂大長公主,我老是聽說這位殿下快要成仙了,得了萬花之母的神仙尊號,京中貴婦們都去朝拜,所以記得最是清楚。”
賈母顫著手摘下靉靆,心中忐忑起來:“怎麼是她?”熙鳳便問:“老祖宗怎就嚇著了?”賈母凝重道:“這人是聖上養母,當年她皇嫂被打入冷宮,將兒子托給她撫養,便是後來登基的這位了。”
王熙鳳卻喜氣盈腮道:“喲,那這位皇姑母怕是有些份量,知道元春封了貴妃,立刻跟咱們走動,顯是心裡已經將咱當親戚了,可見元春在宮裡很得寵,以後說不得還能誕下龍子,母儀天下呢。”
這話聽得賈母很是受用,便命道:“快,快去傳話給各房女眷,叫她們沐浴更衣,凡有誥命的,提醒她們按品大妝,還有各房有官爵的男兒,叫他們注意著點外麵。”
熙鳳領了囑咐,辭了賈母,忙忙的出了門去。
且說這一門雙國公的賈家人,正沉溺在昨兒元春封妃的喜慶裡,這日清早,又得知當朝帝姑永樂公主,要登門走親,一時間,闔榮寧兩府上下人等,更覺榮寵備至,言笑鼎沸不絕。
無論是西邊榮國府,還是東邊寧國府,平日裡非貴客不開的獸頭大門,今日俱已大開。且儀門、南大廳、內三門、內儀門,直到正堂,更是一開到底,生怕顯不出他家的熱情好客來。
門前兩位老爺笑問:“帝姑母所來究竟何故?”那些小宦官們隻七嘴八舌的說著,湊起來竟是這麼個意思:“事發突然,據傳今兒忠孝皇叔與永樂帝姑去京郊玄真觀打醮,不知怎的,帝姑母說回來時順路要來一趟榮國府,早早的遣人去宮裡報備了行程,聖上就恩準了。”
宦官們說罷,便忙忙的一夥人察看榮國府內外布局,商量著禮樂諸般事宜,督察各處安防。
少時又來了一眾錦衣衛,在寧榮街上急急地擋了數裡路的圍幙,隔絕一切閒雜耳目,又有宦官指示賈宅人員何處迎、何處跪、何處敘話、何處侍奉,種種繁文縟節,直教人暈頭轉向。同時外麵又來了工部官員並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攆逐閒人。
這麼一通急如火的安排,猶如一座大山當頭砸下,直教那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老爺太太們失了喜色,多了慌張。
榮國府門前,大老爺賈赦訝然道:“此等禮樂安排,怕是超過公主儀駕了。”老爺賈政也是跟著驚疑道:“這隆重太過,倒不像是來走親的……”
一旁六宮都太監夏守中就笑道:“永樂帝姑,於陛下有養育之恩,正是亦姑亦母的尊榮,聖上親賜鹵簿儀同帝母老太妃,爾等真是孤陋寡聞了。”說罷就因彆的事情,將差事托付於手下佐貳官,騎馬回宮去了。
兩位老爺自夏守中處得知內情,不由生出幾分惶恐,忙回府內麵見家中老母史太君,誰知這老封君竟是早早就按品大妝在身。不必多言,自是知曉其中規矩。又特命人傳話給眾兒孫,讓他們萬分小心,不可惹禍。
至午時,一眾太太、老爺,在榮國府正門之外恭候,自賈母、賈赦、賈政、賈珍等有官爵誥命者,皆按品服出迎,滿場肅靜無聲。
好一時,忽聽寧榮街外鳴金數聲,但見有帝姑‘鳳輦’與親王‘象輅’被一行五百餘人的鹵簿隊伍簇擁而來,隨行有女官、仆婦、樂師、宦官、儀衛,其間幾十種幡引、旌節、宮扇招搖,各類行障、禮器、車輿齊備,隊末則由跨馬攜弓的錦衣衛殿後,怕是有六個總旗的兵力。
賈府老爺太太在正門大老遠的張望著,心中愈發忐忑不安起來,本以為隻是皇姑母登門,但看前麵當先而來的卻是親王象輅,如賈赦賈珍這等平日被酒色掏空身子的,已然有些腿軟起來,腦子裡全是二十年前神京城的兵荒馬亂,這便是心虛的征兆了。
那象輅乃親王郊祀所用高車,圓蓋方亭,駕六馬,整車以象牙飾諸末。此時那象輅六馬當先衝來,八枚鑾鈴洶洶而響,賈府一眾老爺太太儘數跪伏於地,誰料隻是虛驚一場,有紅衣太監從旁提醒道:“這位隻是路過,瞧把你們嚇得。”
等賈母賈赦抬頭再看時,果見這象輅帶著一隊鹵簿,自寧榮街西街口牌樓出去了,於是又起身,望向東邊的陣仗。
待皇姑母的鹵簿隊伍儘數入寧榮街,典儀官騎著駿馬在鹵簿隊伍前後來回巡閱。
同時典衛官下馬,後續則有一總旗錦衣衛一並進了榮國府,眾軍衛在中央甬道分立左右,典儀又帶眾禮樂入府,吹奏起來。之後宦官在外儀門高宣恭迎之語,府外正門賈家眾主子聽見後,又齊齊附和,跪禮而迎。
但見那鳳輦綺麗如花房,高一丈一尺有餘,蓋如攢尖宮殿頂,廂五尺八有餘,其下裹金銅鳳大轅三條,俱長一丈九尺,銜駢馬八匹,徐行向榮國府正門石獅子附近,馬兒打個響鼻,很是嫌棄地停下來。
之後,隨行宦官推開車門,門後侍女再收簾幔,隻見內中軟榻橫陳、熏籠盈溫,榻上居中有一矮方幾,閒置一盤棋局,帝姑與她侄兒,隔著棋局相鄰而坐。
所謂帝姑這侄兒,正是當年壞了事兒的義忠老親王,碩果僅存的子嗣。
因十三年前,太上皇發動奪門政變,義忠親王府被查抄,嬰孩落地,世道難容,隻能寄養在玄真觀,由寧國公後人賈敬撫養,故而隨了‘賈’姓,單名一個‘璦’字。
如今逢了新皇默許,被接下山來,悄悄的先養著,隻等著太上皇駕崩,好給當年那事兒翻案,用以平息天順門上常年斯文掃地的百官鬥毆。
此時這孩子端坐於車內軟榻,身上道袍裹著羽毛鮮亮的鶴氅,懷裡摟著一隻打盹兒的橘色狸花貓,也因這孩子愛美心切,束發更比尋常孩子早五年,如今空有一身年少老成,說英俊尚顯稚嫩。至於他懷裡的大黃貓,此前在道觀裡都管這貓叫‘橘將軍’,興許是有幾分剽悍勇猛。
而一旁同榻而坐的帝姑,封號永樂,居大長公主之列,與忠順王同輩,與太上皇、忠孝王、義忠王一母同胞,算來年紀應有了春秋,隻是容顏年歲不顯,且終生未婚。
據傳聞,多年前有道姑算出她是神仙轉世托生的。也難說她抱著何等古怪心思,此後竟一直獨居清修,更有阿諛逢迎者,到處傳揚她已經成仙了。
且說輦車外一眾仆婦搬來闈幕,自門口屏隱去外男視線,帝姑與侄兒這才出了門,下了台階。緊接著,又走出十六位仆婦,八抬著兩乘‘紅羅銷金’軟轎,恭迎著公主與賈璦各自上了轎子,一路進榮國府,賈母率眾誥命夫人隨侍轎旁。
待轎子過了儀門、南大廳、內儀門、內塞門,終於抵達寬宏軒峻的榮禧堂前,兩位公主府女官,帶著四位執宮扇的掌儀侍女,當先而入,而後陸續又有一班掌儀引禮者捧各色禮器入堂。
賈母為表敬意,請仆婦將轎子直接抬進榮禧堂內,公主與賈璦這才下了轎子,被賈母與眾賈家誥命媳婦請上主位安坐,同時公主隨行女官又遞團扇於公主手中,做五官屏風之用。
而賈家眾誥命如賈母史太君、邢夫人、王夫人、尤夫人,又是一番奴顏婢膝、繁文縟節,隻等公主免了禮,眾婦均按長幼輩分,坐於下手陪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