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這個比林姑娘如何 那個比林姑娘如何(1 / 2)

大觀園消遣日 噢乖 5176 字 5個月前

且說賈璦乘馬車來到公主府,又被軟轎抬至百香居,進了製香廠,連著路過三進作坊院,入了香室,就見滿屋子瓶瓶罐罐,還有一排排的藥櫥,裝著各種香料,公主帶著幾個女史,正在調香,見賈璦來,於是放下手裡的香料罐。

賈璦給公主請了安。隨後錄事女官進門,“殿下,宮裡送來新出的邸報。”

“拿來給我瞧瞧。”公主拿過邸報,與賈璦一起閱覽。

報曰:庚戌年臘月初九,兵科給事中喜迎九省統製王子騰回京朝覲,禦史台彈劾新任兩淮巡鹽禦史張如圭逗留京中抗旨不遵,應天府尹賈雨村入宮朝覲,吏部督促各地四品及以上官員入京述職,太上皇請北靜王於彌勒寺聽佛,錦衣衛指揮使仇鷹納第十房小妾……

二人看罷邸報,賈璦卻問道:“這個巡鹽禦史是肥缺,張如圭為何寧可擔著抗旨不遵的危險,也不去赴任呢?”

公主轉身去藥櫥拿了曬乾的橘子皮,順帶著說道:“張如圭是清流,不免要擺出一副孤高的姿態來,邀取仕林美名罷了。”

二人來到案台,賈璦打開一個搗藥罐,公主將曬乾的橘子皮放進去,賈璦邊搗著藥邊問:“怕是有彆的緣故。現如今兩淮鹽政如何了?殿下可知曉?”

甄如意翻閱著手中香譜,順帶回道:“兩淮鹽商拖欠一千萬兩稅銀,聖上讓他們七年內還清欠款,如今都第六年了,才還了一半兒,估摸著就算到了明年,他們也還不清。前兒陣子林如海病逝在任上,又把這難題,留給了聖上。這次派張如圭,無非是聖上素聞他有清廉之名,故而委以重任,期許他多多追繳些銀子。”

賈璦聞言,頓時明了:“看來這巡鹽禦史,如今是個燙手山芋,張如圭不肯赴任,多與此有關。他去赴任,或者不去赴任,最終都難逃被治罪的下場。”

甄如意放下香譜,笑問賈璦還有何見解,轉身又拿了少許檀香、降香放進搗藥罐,自顧自地搗著。

賈璦將搗成粉末的橘皮,倒入碟子,“我是覺得,朝廷要想解決稅銀問題,或可從林如海身上多做做文章,好好追查一番死因。況且,林如海的去世時間,確有蹊蹺。”

甄如意點頭:“確實,蘭台寺有人提過,但被太上皇壓了下來,錦衣衛也派人查過,並無可疑證據。”言至此,她又笑著斥責賈璦:“小小年紀,你這心思都是跟誰學的?”

賈璦卻岔開話問:“殿下這是準備製什麼香?”

甄如意答曰:“翠雲龍翔。”

於是賈璦去藥櫥找到放置龍涎香的琉璃瓶,用勺子取小半勺,放於粗瓷小碗中,再兌以燒酒攪拌,邊攪邊說,“討債要賬,就得小事鬨大,鹽商們不過是靠聖眷賺錢,本就是捷徑之財,自不必太與他們講規矩律令。況且槍杆子在朝廷手裡,他們還能反了天不成?”

甄如意放下藥杵,若有所思,“陛下和老太妃,正為這事情心憂呢。你說的倒輕巧,可惜太上皇有意護短,有些事,隻能點到為止。”

賈璦聞出貓膩,也不深究,卻話鋒一轉:“孩兒還有個事兒想找您打聽打聽,前兒您在榮國府,對林家孤女說,要幫她父親在聖上麵前討個恩典,我不知您這話到底是場麵話?還是真心話?”

甄如意從身旁女史手中拿過一碟已經磨好的丁香粉,“當然是場麵話了,林如海無大功於社稷,還輪不上陛下為其加恩。一般文臣死後聖上加恩,無非四樣,追封、追諡、恩蔭、立祠,這四樣,非得是有累累政績在身者,方能得之,以林如海的功勞和資曆,哪一樣都夠不著。”

賈璦終於將龍涎香調製成湯水,“可是人家女兒當真了,今早又問我。您說您,既然根本沒那個打算,又何必說那種漂亮話呢。”

甄如意笑了笑,“怪我怪我,我一個婦道人家,又不乾朝政,外麵放完大話,回了府,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誰信了誰急了,我就樂嗬樂嗬,哪裡會記掛誰家小姑娘高興不高興。”

賈璦瞠目結舌,這姑媽真會拿人找樂子,可以改封號叫‘諞嘴子公主’了。

待檀香、降香、橘皮、丁香這四樣香粉俱已磨好,公主將四樣香混勻,兌入龍涎香液,再混勻,攤開在琺琅瓷盤裡,置於閒處。還需等數天陰乾,讓這五種香味合為一香,再澆上白芨液塑成塔狀。

製香半途而罷,公主吩咐兩位女史服侍她盥手,順帶又問賈璦:“你怎就知道製這香要調龍涎香液?甚至配的量也正巧合適?”

多數香料本就是藥材,賈璦前世從醫,通曉藥性,涉獵香道恰如一知兩用,得心應手,故而回答:“略略懂些罷了。”

聞此,公主越發對賈璦滿意:“林如海的事情,待會兒我進宮,會向聖上打個花胡哨,到時候,再看聖上是何態度。”

賈璦心知姑媽不熱衷乾政,自是不敢報太大期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