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技術(1 / 2)

第173章171,技術

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好,廠裡,家裡。

其實何雨柱也不是一分錢沒有兌換,多多少少一兩百總歸還是兌換了點。再加上還有個富婆徐慧真,小幾千塊錢已經塞進了徐慧真家裡的小地窖裡。

為了這個事,何雨柱零零碎碎的跑了一個禮拜,把四九城的那些兌換點,基本上跑了個遍。

不得不說,第二套是藝術成份相當高的。

每種?彆版麵都印有漢,蒙,藏,維四種文字。

而且不論是印刷還是紙張,都比第一套高出了不知道多少。

除了後世一張能換一套房的大黑十,還有些五角是分有水印跟沒水印的。一元的有紅一元跟黑一元之分,還有三元麵值的以及五元的三種

再者,因為環境因素,這套錢的流通時間並不長,後麵又因為某些事情保存下來的也少。

所以到了後世,才有蘇三珍一票難求的盛況。

說這些,就是說何雨柱手裡這收藏的幾千塊錢,如果沒意外,再過幾十年,那就是相當值錢的玩意。

當然何雨柱也不指著這個發財,但留著,以後給孩子們一個驚喜也是不錯。

關鍵還是現在何雨柱不敢浪,彆的東西他也不懂。也隻有這些玩意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再者三四十年的時間,對於一個人來說,還是太長了。

何雨柱總不能現在過的苦逼逼,然後等老了,再守著一屋子奇珍異寶感歎自己的財富。

所以說,對於那些身外之物,何雨柱隻能當個興趣,有閒錢時就買點。

而在軋鋼廠,改革並不是已經完成,而是隻是開始。

比如工人工資的定級上,還是比較毛躁的。

劉海中在年前發福利時,那些話雖然說的不合時宜。但究其根本,卻並沒說錯。

以前的婁半城時期,工人都是看手藝給錢。

所以這些事都是沒有定規矩。

人少時,無所謂。

但現在的軋鋼廠可是小四千人,現在還在擴招。

要是還是按著老辦法來定工資,不光領導忙不過來,劉海中那樣的老師傅會有意見,就是那些乾了幾年,技術比較好的工人,也會有意見。

比如說,像賈東旭這樣每天都在廠裡鬼混的,跟那種老老實實技術熟練的工人拿一樣的工資,時間長了,人家心裡肯定有意見。

還有那些進步飛快的,卻還是拿著學徒工資,人家心裡又會怎麼想。

去年的評級,其實並不算成功。

也就粗略的把工人分為了低級,中級,老師傅,也就是一二三。

但這種劃分,肯定還是太粗糙了。

彆的不說,賈東旭加工不出來的東西,跟他同級彆的工人能加工。那人家憑啥就該跟你工資一樣。

激情隻能是一時,所以憑激情做事的熱情熄滅之後,大部分工人也選擇了混日子摸魚的模式。

這就讓廠裡的管理者們比較蛋疼了。

就像以前,拿出一個中等難度的工件讓工人加工,人家做了出來。

而現在,再拿同樣難度的工件,還是讓那個工人加工,人家說不會做。或者本來幾個小時可以加工出來的東西,現在需要三五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