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鬨騰(1 / 2)

何大清做事也不像原劇裡的傻柱。

做了事,總歸要讓人家隱晦的知道你的功勞。

真跟傻柱似的,做事七分功勞,結果被他那張臭嘴一說,功勞全抹。

不然為何原劇裡傻柱在軋鋼廠十多年,37.5也拿了十多年?

真以為傻柱說的那句“領導們喝工人血,我跟著喝點湯怎麼了?”這類的話,沒有傳到領導們耳朵裡?

像何大清對這方麵就很有自律性,到他這個年齡,也認清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又沒有寡婦影響他腦子。對於軋鋼廠上層的這些事情,都看的清清楚楚,但外人一個字也沒聽何大清說過。

這種人材,不論楊廠長還是彆的領導,誰不喜歡?

工資是不可能漲的,但好處卻是不會少的。

都說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現在的軋鋼廠就是如此。

除去不管事的老書記,楊廠長總管全局,段副廠長主管生產,李主任管後勤。

所以軋鋼廠的興旺也是肉眼可見的。

至少每年都在擴建,每年都在擴招。

南鑼鼓巷街道的大部分壯小夥們都進了軋鋼廠,這讓老院子裡幾個老貨,又紅火了起來。

至於名聲這個事情,有影響,但在各家各戶要吃飯的事情麵前,影響卻是忽略不計。

這年頭的情況就是如此,哪怕段副廠長再推行學徒進廠前培訓。但進廠後,有個老師傅肯帶著,那肯定與其他學徒不同。

這個事情,何家父子倆都沒摻和。一個是,父子倆現在已經脫離了靠徒弟撐麵子的時候。

再者,相對於生產車間,廚師在軋鋼廠上限畢竟比車間低了不止一截。

年輕人,特彆是稍微有點文化的年輕人,目光都瞄著車間工人去的。很少有人會想著進後廚從洗菜切墩開始。

至於保衛科與司機這塊,這一兩年肯定不會招新人培養。半島那塊軍人加後勤,上百萬人等著安置。這些位置,都是給那些最可愛的人準備的。

當然,正式退兵還得兩年後,但前期的各類人才的再分配,已經從戰爭結束後就開時了。

老四合院在軋鋼廠的人才還真不少,何家父子指望不上,那還有彆人。

武萬裡的保衛科也是指望不上,現在根本就不對社會招人,所以這個大家也不指望。

其他還有幾個燒鍋爐的,看大門的,年輕人自然也不會選擇。

剩下的也就是易中海劉海中為首的車間,還有許大茂的放映員了。

要問年輕人的想法,十個有十個想學放映員。

但許大茂就跟何大清差不多,認為這手藝應該是父傳子,子傳孫的手藝。

像劉海中,基本上求到他門上的都樂意帶,哪怕他不帶,也會安排給他以前的徒弟帶。

而易中海呢,雖然沒肯帶,但說話也是圓滑。說自己隻會乾活,真不會帶徒弟。不然你們看賈東旭,教到現在,也是沒學好。

這兩個老貨,一個是全收,一個是不收,但都沒得罪什麼人。

也就許大茂,還是太年輕了,說話沒輕沒重,從小的嘴賤,真得罪人了,他也想不起來。

於是許大茂就被打黑棍了。

何雨柱看到許大茂時,差點笑噴了,鼻青臉腫的,一張驢臉整個成了大圓臉。也不知道打他的人怎麼想的,拳頭什麼的都是往他臉上招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