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發明,自然不是憑何雨柱一張嘴就能說出來的。
也幸好技術科介入了,而且聽到何雨柱的要求後,把所有需要的技術細節都標明了出來。
什麼地方該淬火,什麼地方需要什麼硬度,都是大概的明白了需求。
然後選擇合適的材料,加工,以及一係列的操作。
要光是何雨柱拿著香煙去求人,做出來的產品大概是不能用的。
這就是專業與非專業之間的區彆。
就像郭老師說的,~我在醫院拖了一輩子地,這台手術能否讓我來完成?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也的確有天才的存在。
但大部分這麼說的人,都成了笑話。
陳小山也不知道,天上掉餡餅,就那麼直直的砸到了他腦袋上。
才進廠不過一個月,就因為這次功勞直接被轉正了。
這對於陳小山來說自然是個好事。
而何雨柱也沒想到,他偶爾突發奇想搞出來的東西,就這麼正大光明的被楊廠長報了上去。
隨之上去的,還有技術科扒出來的技術流程跟樣品。
上百套套筒扳手,也被發往了南邊那個城市準備參加四月份召開的廣交會。
楊廠長得了表揚,調運科得了表揚,一人一個大茶缸,上麵一個大大的獎字。
技術科更不要說,好幾個技術員因為這個升了級彆。
沒辦法,這年頭,想法是不重要的,能變成產品才是功勞。
至少明麵上是這樣的。
至於軋鋼廠調運科的何雨柱副科長職位,從臨時變為正式,那是軋鋼廠內部的事情。
當然,這是對發明的表揚。至於後續,就看套筒扳手能不能在廣交會獲得成功了。
隻是誰都沒想到,驚喜來的如此快,如此極速。
其實這幾天東西到達廣交會後,參會人員與軋鋼廠這邊的聯係並未中斷。
畢竟是急急忙忙搞出來的東西,退火後的黝黑都沒來得及拋光就找了關係,飛去了那邊。
先是包裝的問題,再者就是定價的問題,等等等等。
這方麵軋鋼廠領導就麻爪了,這些東西他們也不懂啊!
平時鋼條鋼板的誰考慮過這個?
也幸好軋鋼廠有懂的人,自然不是何雨柱,而是軋鋼廠原來的領導婁半城。
婁半城自從退出軋鋼廠後,就基本上隱形了。
一個他婁家不止這一個廠子,彆的廠子不論合營還是贖買,都得他拿主意以及安排那些老人。
二個,也是婁半城故意為之,他知道楊廠長並沒有對他完全相信。
而現在大勢又是如此,所以安心的做一個富家翁,就是婁半城現在最好的選擇。
平時除了楊廠長或者再上麵層次的托婁半城的關係,在港島那邊進口一些我們不好出麵的機器以外,平時誰也想不起來他。
但誰不想出成績呢?
真要在廣交會占個位置,結果一套都沒賣出去。那楊廠長等人,甚至拍板上會的大領導們麵子上也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