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打破隔閡的契機(1 / 2)

第397章395,打破隔閡的契機

何雨柱欠下了大債。

這年頭絕大部分家庭居住環境都不是那麼太好,像是雨水夫婦小夫婦住個二三十個平方的家庭,已經算是很好的居住環境了。

除了像四合院住戶這些在解放時就已經居住在四九城的百姓,享受了第一波住房福利之外。

大多數在建設後進四九城的人,都是全家三代六七口人,住著小幾十個平方。

而且這年頭的家庭怎麼說呢,哪怕居住環境再小,也會把最大的空間留給堂屋,也就是客廳。

就是筒子樓也是如此。

一方麵是這個年頭,能吃飽肚子才是大事。其他的居住環境什麼的,隻要不凍死,有個地方睡覺就已經是很好的生活了。

另一方麵也是大家都那樣,沒什麼區彆,也就沒什麼攀比心了。

而何雨柱搞出的這些可拚裝的,可折疊的家具,就像放進水箱的鯰魚一般,一下子把大家攪的暈頭轉向。

這個年頭的筒子樓,也是互幫互助的鄰裡關係。

像任玄家在三樓,想要搬個家具上去,可是大事情。

先不說樓梯的曲曲繞繞,就是裡麵各家各戶放的雜物,想要搬點東西上去就是費勁的事情。

哪怕何雨柱搞的已經是折疊的,可拆卸的家具。

可這個年頭的家具不同於後世的一點是,都是真材實料,這就需要鄰裡之間互相幫忙了。

何雨柱想的辦法是直接在四樓上係了根繩子,在車間裡借了個手拉葫蘆過來。

這玩意原來是誰發明的不清楚,古代肯定是有類似的。但解放前我們用的都是舶來品,直到建國後才開始從大毛那邊引進仿造。

現在已經是工業生產上很好的夥伴。

何雨柱為了固定這玩意,特地找了一根方木,橫架在了四樓走廊的圍欄上。也幸好這個年頭的東西都是真材實料,沒什麼豆腐渣。

這才幾個人在上麵拉升,幾個人在下麵綁定,加上拉著繩子掌握方向的。三四個家庭,七八個人,七手八腳的才把那些家具全部拉了上去。

接下來就是雷師父的事了,說到四九城木匠行業,都會說一聲“樣式雷”,說的真的假的,好像四九城做木匠的都是樣式雷似的。

但實際上“樣式雷”卻不是土生土長的四九城人。

“樣式雷”家族應該是江西永修,那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古建築師家族。

在行業內有“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自辮子朝康熙年間開始,第一代樣式雷雷發達以及他的堂弟雷發宣應募皇家營造起,“樣式雷”的名聲才算真正在四九城打響。

所以這個年頭四九城做手藝活的,麵對行外人,都會吹噓一聲,自家在樣式雷手下學過藝。

這玩意就像四九城廚子說自家是禦廚出身是一樣一樣的。

而何雨柱找的這位姓雷的師父,卻是不承認自己是樣式雷的徒子徒孫。一直做的也是胡同裡零零碎碎的各種小活,不過手藝還行。

真想找那種大家,說實話,何雨柱這樣的還真是不夠格。

這年頭的大家,隻要身份沒什麼大問題,基本上都是公家人。要麼跟著工程隊做手藝,要麼在家具廠乾活。

像何雨柱這樣想玩新花樣的,真要找家具廠也能找到人,區裡就有。但是在風起之前,何雨柱不想惹這個事情。

找了家具廠,搞好了,是另一個套筒扳手。搞不好,到了明年,就是小資情調的代名詞。

所以何雨柱找的是早年間受過傷,屬於半退休的這個雷師父。

雷師父今年五十多了,倒是個實誠人。本來不打算接何雨柱這個活的,誰讓何雨柱玩的花樣新呢,一時手癢,就拉著在區裡建築隊乾活的兩個兒子,就把何雨柱這個活給接了下來。

何雨柱畫圖紙那會,可跟這個老頭吵了不少會。

總歸是何雨柱畫出一張圖紙,雷師傅說是小家子氣。看著花樣卻是不經用,何雨柱就算再解釋也是說不通。

後來何雨柱把老頭拉到了任玄家,讓他看了空間就這麼大,真要按照雷師傅想要的那樣做,大門都進不來。

這下,老頭才算是真正答應全部按照何雨柱說的大小做,隻是在一些細節方麵提出的他的專業意見。

比如滑軌,比如凹槽,這玩意人家總比何雨柱懂。

都是沒上任何顏色,隻是上了幾層桐油。稍微帶點暗紅色的木紋,讓雨水笑得嘴都咧到了耳根邊。

沒辦法,邊上羨慕的人太多了。先是同樓層幫忙的那幾家婦女過來看熱鬨,~一開始是這玩意一搞,地方是亮堂了不少。

等到組裝的差不多了,格局一固定。眾人才看出裡麵的好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