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風波永不止(1 / 2)

邊上的車間生產主任站了起來,說道:“有過兩次,都是些小零小碎,第一次批評,第二次罰款。”

從車間主任的話語裡,也可以看出他是想大事化小。

何雨柱也不想搞這麼大,但不搞大不行。

一個人那個木匠不是第一次了,屬於屢教屢犯,前麵已經當麵批評過多少回了。

再個,許大茂既然跟李主任申請了這個位置。過年之後,又尋著機會給何雨柱服了軟,那麼何雨柱也要給許大茂一點成績,讓許大茂去跟李主任表表功。

臨時工不用說,直接去軋鋼廠鍋爐房,這個是許大茂提議的。

按照許大茂的說法,是這次這個錯誤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真要上綱上線,拿公家一根針都是大錯。但這種情況在軋鋼廠來說,又是很普遍性的事情。

這年頭,雖然沒有電子檔案。但這種事,比什麼都傳得快。軋鋼廠不用的人,其他廠子也不會用。

而且現在也不可能去彆的地方找工作,真要背著一個被開除的名聲,那麼就是一家人的活路問題了。

聽到這個處罰,那個工人鬆了一口氣。但聽到他所在組長私下傳過來的消息,這個木匠工人立刻破防了。

這個木匠姓牛,本來就是他的一個師叔看他出師以後找的活計不太好,這才介紹到廠子裡的。而他師叔原本沒家具廠之前就是廠裡的木工。

結果現在,組長傳來的消息是,以後他師叔就失去了那個推薦資格了。

據牛木匠知曉,這個推薦資格本來就是何雨柱給全廠職工爭取的福利。

一個家庭有一個人上班,以及兩個人上班,那生活水準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事情。

除非能像易中海似的,一個月工資能抵上彆人兩三個月。

可自從風雨後,工級升級考核的這個事就算是停了。

也就因為如此,按照牛木匠的說法,是想著靠彆的門路表現表現,比如發明點什麼,好讓領導看上,能升職加薪。

要知道,就算家具廠福利好,但工資卻是跟彆的廠子是一樣的。

像他這樣的臨時工轉正也就二十來塊。這要一個人生活肯定夠,但誰不想多掙一點呢。

以前他也聽何雨柱三番五次的提醒不要從廠裡帶東西出去,何雨柱說過,家具廠逢年過節的福利,已經讓軋鋼廠上萬工人眼紅了。多少人盯著大家,不論誰要是辦了這個事,不是砸自己的飯碗,是砸大家的飯碗。

在當時的牛木匠來說,這就是個場麵話。

哪個在工廠上班的不都是往家裡拿東西?“工廠是我家”這句話,現在這個年頭,可不隻是宣傳口號。

牛木匠肯定不止在廠裡拿過兩次,但被抓住的就是兩次。一次批評,一次罰了五塊錢,相比於他帶出去的那些東西,應該說他還是掙的。

家具廠做的畢竟是外貿,有一些特殊要求的定單,所要求的零件就是相當高級,都是通過外彙采購的。帶出去一個,就是好幾毛錢。

所以牛木匠把自己說的多委屈,其實他知道自己這個事就算被開除,也不算委屈。

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把師叔的推薦資格給搞沒了。他師叔有眼力勁心眼活,當初看大勢如此,早早就進廠了。自己家裡該安排的也安排好了。

所以這個推薦資格對那個師叔來說,就等於說沒什麼用。但他師父那邊的,他彆的師叔那邊的,多少師兄弟都等著廠裡這個師叔推薦進廠呢。

結果卻被牛木匠把機會搞砸了,這個能不招恨?

牛木匠扭頭就要往廠裡衝去,想找何雨柱理論,卻被早有準備的組長一把拉住了。

組長黑著個臉說道:“你想乾啥?”

牛木匠擰著個脖子不服氣的嚷嚷道:“我要進去找何雨柱算帳,我做錯了事我認罰,憑什麼把我師叔的推薦資格給斷了我的事憑什麼牽連到我師叔身上。要不給我說個一二三來,我直接去李主任那告他去。”

這時從廠裡走出來一個消瘦的中年人,這年頭胖的也沒幾個,工作裝,帶個解放帽,護袖,耳朵上還夾著一隻鉛筆。中年人徑直走向牛木匠,剛才還叫囂著要找何雨柱算賬的牛木匠,看到中年人,不由脖子一縮,再也不敢言語。

牛木匠低聲喊道:“師叔。”

中年人先是對著邊上的組長道了個歉,組長也就說了幾句套話,然後知趣的離去。

中年人目送組長走遠,反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到了牛木匠的臉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