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關於世界觀的簡單說明(2 / 2)

在動漫的開始,少佐為薇爾莉特購買吊墜的地方便是“我軍新近收複的失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收複失地為重大目的參戰的主要國家,恐怕便隻有為阿爾薩斯-洛林不惜犧牲一切的法國了。

又比如,在薇爾莉特參加人偶培訓課過程中,她的同學盧克莉亞曾介紹自己兄長的情況。在戰爭末期,敵軍即將戰敗時發動的瘋狂攻勢擊穿了她兄長戍守的防線,致使父母被戰爭波及而亡。雖然盧克莉亞稱“兄長所在的西線一直風平浪靜”與一戰西線並不相符,但戰爭末期戰敗者孤注一擲的進攻,唯有德意誌第二帝國在1918年春天發動的“魯登道夫攻勢”(或稱春季攻勢)較為符合。

此外,郵局承擔了為某國內戰中的士兵寫信的工作,此內戰影射蘇俄內戰比較明顯,首先是各方著裝,其次是霍金斯老板稱此內戰為“國內支持戰爭者”(二月革命臨時政府始終堅持留在協約國內)與“反對戰爭者”(蘇俄政權在建立伊始便發布了《和平法令》)的戰爭。動漫中提到該國曾與薇爾莉特的本國交戰,而曆史上法國的確出兵乾涉過蘇俄內戰,法國政府曾派出軍隊登陸摩爾曼斯克及克裡米亞半島。

第三則是地理環境。動漫原創劇情中,薇爾莉特曾與同事加納利一同返回“鄉下老家”,為加納利的家人們寫信。該鄉下遍布水牛梯田,體現出鮮明的東南亞及中國東部風貌。因其與郵局所處國家地理特征大不相同,因此本人懷疑該地是薇爾莉特母國的海外殖民地。而德屬亞洲殖民地多為太平洋島嶼(以及我國的青島),梯田較為罕見,故薇爾莉特母國為英法之一的可能性更大。

以上,便是作者將薇爾莉特硬按成法國人的種種原因,作者也將在書中將原作中發生的各個事件對應到曆史中,希望讀者能海涵包容這種差異帶來的不適,因為作者覺得原書中那些個名目冗長的國家實在沒有任何代入感可言。

薇爾莉特隻是本書的主角之一,本書主角共有三個,分彆從屬於法國抵抗組織、自由法國第二裝甲師和諾曼底-聶曼近衛航空團(在蘇聯作戰的法國誌願者)。

以上就是對本書設定的一個簡單說明,具體情況請見本書內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