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在為自己的立場猶豫的時候,曹操的臉色也不好看。
他率領大軍來到南鄭已經有十天了,除了最開始的幾天沒有攻城器械,攻城的力度不夠強,之後幾天,曹操每天都會親自督戰,日夜進攻,不給馬超喘息的機會,目的就是要在劉備的援軍到來之前,占領南鄭。
劉備在荊州,距離南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不是說到就能到的,曹操就是要打一個時間差,提前攻下南鄭,讓劉備白跑一趟。
如果操作得當,說不定還能在南鄭以逸待勞,等到劉備的援軍千裡迢迢來到南鄭城下的時候,突然發起攻擊,打劉備一個措手不及,重創劉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曹操是真的不遺餘力,不顧死傷,全力進攻。
但是,效果並不好。
南鄭士兵和民夫一個個士氣高漲,完全就是一副不怕死的架勢,讓曹操很是頭疼。
他想不明白,為什麼馬超強行占領南鄭,都能讓南鄭士兵和民夫如此拚命?
而實際情況是,馬超這不是什麼二愣子,在如此關鍵時刻,馬超表現出來了超出以往的謀略,就比如他在殺死張魯之後,第一時間將南鄭官員控製起來,讓他們一起造勢,散播消息,說張魯兄弟都是被曹操派來的刺客殺死的,將仇恨引到曹操身上。
張魯在南鄭經營多年,而且還是政教合一的方式,南鄭人民對張魯還是很有好感的,所以當他們聽說張魯兄弟都是被曹操派人殺死的時候,心中自然會對曹操生出恨意;
而且有南鄭官員給馬超背書,南鄭士兵和人民也不會生出什麼懷疑。
除了輿論上的導向之外,馬超還主動打開糧倉,給南鄭士兵大加犒賞,規定所有參加守城的民夫都能分到足夠的糧食。
這一點,馬超是跟蕭尋學的,就像當初蕭尋利用一個個小縣城阻擋劉備和周瑜的進攻步伐一樣。
在糧食的刺激下,在輿論的引導下,在馬超的高壓統治下,南鄭士兵和民夫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確實是發揮出了極為強大的戰鬥力,給曹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曹操對此很是頭疼,覺得他很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攻下南鄭了。
但是想到他之前已經投入了這麼多,要是半途放棄,他心有不甘,所以還是選擇了繼續進攻。
他認為,隻要堅持不斷地展開高強度進攻,馬超肯定會支持不住。
現在,拚的就是誰先堅持不住。
也正是這個時候,蕭尋的親衛送來了書信,曹操心裡一喜,趕緊拿過書信看了起來,然後眉頭越皺越緊。
蕭尋竟然在這個時候建議他退兵,不要在南鄭和馬超死磕?
這是為什麼?
難道南鄭不要了嗎?
他已經在南鄭這裡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承受了這麼大的損失,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退兵呢?
雖然蕭尋也分析得頭頭是道,說這個時候強行進攻南鄭,必然會讓馬超全力防守,殊死一搏,而劉備必然會抓住這個機會,星夜馳援南鄭,到最後曹操不僅無法攻下南鄭,反而會因為劉備援軍的到來,承受巨大的損失。
可是,曹操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放棄?
原因,已經說過了。
他投入了太多的沉沒成本,想要抽身而退,太難了。
曹操有些煩躁,前麵戰事不順利,蕭尋又建議他退兵,讓他有些猶豫,然後他又把程昱、賈詡和荀攸叫了過來。
曹操把蕭尋的書信交給三人,先讓他們看一遍,然後才問道:“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程昱搶先說道:“丞相,此時此刻,不能退兵!我們攻打南鄭這麼長時間了,損失這麼大,怎麼能隨便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