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德國跟荷蘭爭奪電器工業化老大的地位,威廉四世其實十分有底氣的。
當然,對德國還是擁有著警惕心理也是應該的。畢竟現在俾斯麥d帶領的德國太強大的了,德國統一初期的良好國家環境也是奠定了德意誌工業發展基礎的因素。
德國統一之後,由於普法戰爭,德法兩國成為死敵,為了鼓勵法國,在俾斯麥執政的前麵十年裡,德國積極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與其他國家保持友好的關係,1873年,德意誌帝國拉攏了沙俄和奧匈帝國,組成三皇同盟。
當然,這都到底是不是真的針對分裂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誰知道的,畢竟英國和荷蘭可是德國繼續強國排位戰的攔路石。
然後,因為俄奧兩國都意圖向歐洲東南部的巴爾乾半島擴張勢力,兩國麥頓逐步激化,德意誌帝國被弄得焦頭爛額,甚至不得不破壞俾斯麥的許多計劃。
1878年柏林舉行了曆史有名的柏林會議,俄奧兩國最終因為巴爾乾半島問題反目成仇,麵對這兩個盟友的決裂,德意誌滴咕哦選擇了奧匈i帝國作為第一盟友,德意誌和沙俄也因此關係轉而變冷。
但是與此同時,俾斯麥還是在努力維持與沙俄帝國的關係,並在1879年親自抵達聖彼得堡,簽訂了德俄之間盟約加強版的《再保險條約》,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德俄關係。
威廉四世自然不會相信,德國就此罷休,真的對俄國讓利了,這隻不過是想要等一個機會,讓沙俄喲普了緩靖的心理,麻痹對方而已。
因為他需要更加注重維護德英這個百年盟友的關係,為了不刺激道英國,德國在這個時期在海外殖民問題上,一直處事都十分受本分,也可稱為謹慎。
德國在這個時間段,對荷蘭的態度更是曖昧不已,多次公開表示荷蘭是柏林的盟友,但是有時候麵對英荷之間緊張關係的時候,就變得中立,不願意沾邊,到多數時候,又經常到倫敦打秋風,顯然,柏林或許從荷蘭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進而在倫敦那邊留下更多腳步印子吧。
總體而言,俾斯麥執政時期,德意誌帝國和大部分歐美國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比如德奧兩國為盟友關係,德國和沙俄、英國兩國關係也保持較為平穩,跟荷蘭的關係不好也不壞,跟美利堅聯邦則是聯手,試圖在新興崛起的電氣工業時代強國中,排在第二的德意誌和第三美利堅聯邦聯手挑戰第一對荷蘭。
同時,兩國這些年來了,特彆是1878年史蒂芬.道格拉斯上台後,德美聯手共同追趕荷蘭電氣工業科技技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所以在這些良好環境下,這一時期的德意誌帝國為其工業發展創造了各種有利的條件。
當時的荷蘭,其實跟1860年荷蘭的時期外交一樣,合縱連橫,荷蘭都是被各國爭取的存在。到了1876年荷蘭跟英國交惡之後,俾斯麥趁機讓德國取代荷蘭的外交地位,在全球成為最大外交贏家。
毫無疑問,荷蘭好的東西都被俾斯麥和德國學習了,而且俾斯麥還更進一步,讓德國和奧匈同盟為其服務。
其實在工業發展上,德國或許真的在偷師荷蘭,但是為,威廉四世是人貴在自知,誰敢說古人不比後來者強的,俾斯麥自然不會按照曆史上繼續走德國外交政策,畢竟這比曆史上不同,現在這個世界多了個頂尖強國荷蘭。
所以威廉四世從來不認為曆史發生的事情,會一成不變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