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中國近代史,廣州這座城市絕對是無法繞開的坐標。
從清中期的廣州十三行,到鴉片戰爭,再到鴉片戰爭之後,廣州始終活躍在近代的舞台中央。
而從大清在廣州設立的衙門也能看出,這座城市的影響力很大。
整個廣州單單是能被稱得上封疆大吏的官員,就有五人。
兩廣總督、廣東巡撫這兩個文官。
外加廣東陸路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廣州將軍,這三個從一品的武官。
可以說放眼全國,能有廣州這種配置的非常罕見。
廣州的城市規模,比起同為省會首府的桂林也要大得多。
而且廣州開風氣之先,對外貿易繁華,城中華洋雜居,和略顯保守的桂林比起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廣州有城門十八座,外城和內城各八座,外加兩座便門。
朱元鴻和蘇三娘兩人,輕裝簡行,牽著兩匹馬自廣州城正西門而入。
繁華的街道,各色行人和各種景象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鮮活的畫卷。
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中式建築精致而又高雅,各種攤位之上,擺放著小吃、手工藝品,行人穿梭其中,充滿了熱鬨的生活氣息。
“三娘,你有多久沒來廣州了?”
“我想想,估計得有兩三年了,以前我可沒少來廣州賣藝。”
“你覺得廣州怎麼樣?”
“很熱鬨,很繁華,比桂林好多了。”
朱元鴻隻是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雖然廣州很是繁華,但是他們這一路走來,見到最多的卻是衣衫襤褸、一臉麻木的流民。
他們為了活下去,甚至得賣兒賣女賣老婆。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鴉片戰爭之後,大量的洋貨傾銷進兩廣地區,造成無數底層的老百姓破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元鴻,咱們現在去哪兒?”
“去十三行。”
廣州十三行,一個在近代史上無論如何都跳不過去的商業團體。
這群人無論怎麼評價、洗白,都逃不過他們是買辦階級的實質。
兩廣地區經濟和社會秩序的崩潰,十三行就是最大的幫凶。
掃了一眼廣州城的風貌,朱元鴻帶著蘇三娘從西門出來,沿著廣州的西城牆,經過太平門,來到了西便門。
一條小溪河從西城牆趟過,朱元鴻站在原地看著對岸,那裡就是整個廣州最精華的地方。
廣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一塊占地麵積達六萬多平米的長方形區域,坐落著許多大商館。
每個大商館的寬度在15-30米之間,縱深約150米,高兩三層。
潘、伍、盧、葉四大家族,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說,其家產總和比當時的國庫收入還要多,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
十三行中的大買辦伍秉鑒,更是有世界首富之稱,巔峰之時財產高達2600萬兩白銀。
但是十三行就是一群爛人,洋商的鴉片生意,他們沒少摻合。
伍秉鑒的兒子伍崇曜,與英國大鴉片商查頓—馬地臣行,美國在華最大鴉片商旗昌洋行,關係更深。
林則徐虎門銷煙之時,伍崇曜私下裡向洋人通風報信,妥妥地大漢奸。
看著對岸的十三行,朱元鴻的眼中閃爍不定。
十三行隻是其中一類人,國內跟這群爛人相似的數不勝數,地主士紳階級、滿洲統治階級,都是一群王八蛋。
跟這群蟲豸們在一起,怎麼能搞好國家。
可惜這些蟲豸的勢力又太深了,所以不能蠻乾,要想辦法把他們分裂瓦解。
一邊要用,一邊也要打擊,具體怎麼做,還需要朱元鴻詳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