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軍事會議結束之後,朱元鴻派自己的親兵出城,美其名曰回梧州調兵,實則一路趕赴封川,向羅大綱報信。
另一路則返回梧州,調鮑超的第三鎮去封川,隨時配合太平軍的行動。
肇慶府這邊,當陶煜文製定好作戰部署以後,各路兵馬開始陸續拔營,往封川開進。
而此時朱元鴻的親兵,已經騎著快馬,趕到了封川。
到了封川之後,才發現楊秀清早已到了這裡。
原來之前朱元鴻派人通知楊秀清,徐廣縉要圍剿太平軍時。
楊秀清就想到了,不能把兵力分散開,給清妖逐個擊破的機會。
因此上,他立刻召集部隊,一邊安排人將繳獲的戰利品,往桂平送去,另一邊他帶齊兵馬,前往西寧同韋昌輝彙合。
不過這時葉名琛的探子,已經回了廣州,以致於葉名琛還以為楊秀清的主力,依舊在羅定。
當陶煜文製訂好計劃後,楊秀清已經到了封川。
封川的太平軍,這時候可不是五千人,而是近兩萬人。
當朱元鴻的親兵把作戰計劃全盤托出之後,楊秀清讓人把他帶下去休息休息。
中軍大帳之內,看著韋昌輝和羅大綱,楊秀清笑著說道。
“我這義弟,果然夠義氣,我沒看錯人啊!”
“是啊!有朱大帥相助,何愁清妖不破。”
聽了韋昌輝的話,楊秀清點了點頭。
原本隻是打算佯攻廣東,可是廣東官員的行動比廣西要快的多。
既然如此,那就把廣東綠營給吃掉,清妖的實力少一分,他們成就大業的可能性,也就高一分。
“兩位都說說吧!清妖來攻,你們說應該怎麼辦?”
羅大綱的地位,可比不過韋昌輝,韋昌輝那是太平天國實打實的五號人物。
而且這個時候,韋昌輝還不像以後進了天京那樣,他和楊秀清的關係,還是很和睦的。
韋昌輝本人也並非是一個文弱書生,他的軍事能力並不弱。
按照李開芳的說法,蕭朝貴第一通兵法,其次韋正,又言羅大綱、蕭朝貴常出打仗,楊秀清少出,韋正有時出。
“清妖此番一萬七千兵,既然他們要來攻封川,我們不如趁機在中途伏擊清妖。”
“伏擊地點你選擇哪裡?”
“都樂。”
從高要縣到封川,都樂是必經之地,韋昌輝選擇此地作為伏擊地點,是非常合適的。
當韋昌輝說完,楊秀清又看向了羅大綱。
羅大綱很聰明,還沒等楊秀清開口詢問,自己就說話了。
“軍師,剛剛少盟主的親兵曾說,朱家軍第三鎮的一萬兵,也準備趕赴封川,我認為可以先派大部兵馬,前往都樂設伏。”
“我留在封川,等候第三鎮兵馬,屆時一同前往都樂,此戰我三萬大軍,必然能使清妖死無葬身之地。”
從藤縣到封川,不管是水路還是陸路,速度都要比綠營兵更快。
不過行軍作戰,要考慮各種因素,楊秀清不能把五千兵全留下來,等著朱元鴻的第三鎮。
清妖想以優勢兵力攻擊太平軍,太平軍就準備來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所以說伏擊的太平軍,在兵力上,一定要超過清妖。
“大綱,封川的五千兵我要帶走,隻能給你留一千人。”
羅大綱聽完之後,點了點頭,他理解楊秀清的做法,這是非常保險的。
“軍師放心,等第三鎮趕到後,我即刻趕至都樂會師。”
“好,切勿拖延。”
清軍想圍剿太平軍,卻不曾想太平軍給大清天兵,挖了一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