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包青天》完成(1 / 2)

黃強並沒有馬上返回香江,他又去找了劉紅民。因為在之前的信中,劉紅民告訴他《包青天》已經寫得差不多了。

這一天是周六,黃強早早的就來到了四合院,見到了劉紅民和《包青天》的作者鄒世芳。

“強哥,《大宋提刑官》的收視率怎麼樣?”

“好不錯,雖然沒有到達少包那樣火爆,但是也能和TVB打個平手。”

“那也不錯!”

這年頭兩地的影視劇風格不一樣,《大宋提刑官》能夠和TVB打個平手,就說明黃強沒有花冤枉錢。

中台可是停了大半年的拍攝計劃,前後花了十多萬打造了《大宋提刑官》。就算這樣,劇組也是拍拍停停。

沒辦法,實在是沒錢。如果不是有政誌任務,中台根本不會考慮拍攝《大宋提刑官》。一部《大宋提刑官》,中台可以拍攝十到二十部電視劇。不僅是按照錢算,按集數也是如此。1981年的中台,一部電視劇隻有幾集,少的甚至隻有一集。

如果同樣集數的電視劇,換到香江來拍的話,至少需要幾百萬。我們都說這時代香江的演員工資少,但那時相對於香江來說的。

香江白領的工資在一萬港幣左右,臨時演員乾一個月,可能隻能拿到一兩千港幣。按照當前的彙率,一千港幣可以兌換五百人民幣,這就是六到十個人的工資。所以,黃強寧可花五十萬人民幣購買播放權,也不想花五百萬港幣重新拍攝。

哪怕內地版的《大宋提刑官》可能沒有香江版的收視率高,他也不想重新拍攝。這是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如果能夠保證香江版《大宋提刑官》能夠拿到少包的收視率,彆說五百萬港幣,就算是一千萬港幣他都拍。

“的確不錯!”黃強略有得意,這筆交易是他少包之後的又一功績。

不過,這些都是過去式了,他現在更想看到《包青天》。

“劉老弟,《包青天》寫完了嗎?”

“差不多了!”劉紅民拿出《鍘美案》的稿子,遞給黃強。

黃強迫不及待的接過稿子,開始看了起來。幾分鐘之後,他確認了這部小說和劉紅民說的一樣:它的故事性並沒有少包那麼強,所以想要改編成電視劇,就需要一個形象、演技都很強的人擔當主角。

劉誌嶸演少包沒問題,《包青天》的主角的確不適合他。

可是,上哪去找演包青天的演員呢?

劉紅民:“強哥,《包青天》雖然不是我寫的,但是憑借著包青天在香江的名聲,改編成電視劇肯定錯不了。”

“這一點我不懷疑,我們同樣可以拉上明報和三聯出版社,複刻我們之前的操作。”

“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和少包不一樣。你也看到了,《包青天》的故事性差了一些,所以不管是連載還是出版,成績都不會太好,隻能跟著喝點湯。我最看好的是改編電視劇,隻要拍的好的話,收視率可能比少包更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