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英雄無名(月底了,求訂閱求月票!)(1 / 2)

不管是坦克還是裝甲車,因為體積的原因,隻能由中山大街前行。

而中山大街,正對著的,就是護城河對麵的城門。

雖然隔著六百多米的距離,從望遠鏡中,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寬大的並緊閉的城門。

89坦克的57毫米炮口指向哪裡,如果不是上司還未下令攻擊鬆江主城,坦克炮手完全有信心一炮轟開看似堅固的城門。

隻是,日本人沒有想到,城門竟然主動打開了。

有點愣神的日軍更沒想到,中國人又玩出了花活兒。

轟然打開的城門內,竟然建了一座碉堡。

那是一座由沙包和粗大原木支撐的半永固碉堡。

碉堡一共擁有兩個射擊孔。

一個射擊孔裡麵藏著的是37毫米戰防炮,一個射擊孔裡麵是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

37毫米戰防炮,自然是專打89坦克的,哪怕相隔著數百米的距離,還算厚實的89坦克正麵裝甲在37毫米戰防炮麵前也不夠看。

而單管的20毫米機關炮,則更像是助紂為虐的小弟,擁有20發彈板的高射型機關炮不管不顧的這麼一通放平掃過來,比死神的鐮刀更令人感覺恐懼。

如果說,單單隻是用這兩種火炮通過較為平直的中山大街進行攻擊,可能除了幾輛坦克裡的日軍坦克兵們內心深處是一萬頭草泥馬在轟然踏過之外,步兵們還沒太多可以懼怕的。

畢竟,長街兩側就是沒有完全燒毀的民居,往裡麵一躲,機關炮再如何牛逼,也不可能連續穿透幾麵牆擊中他們。

可是,早就設計好了這一切的中國人那會那麼輕易的放過步兵?

除專門對付坦克的戰防炮和機關炮之外,中國人還有150重迫擊炮。

在日本人看不到的城內,中國人竟然‘喪心病狂’的集合了16門迫擊炮,無比精準將炮彈輸送到中山路大街或者是兩側的民居裡。

這種光是炮彈自身就重20公斤的大口徑迫擊炮,彆說擊穿脆弱的民居,就是一般的碉堡,也能靠著呼嘯而下的巨大動能砸穿再爆炸,2500米的射程之內,其殺傷力一點也不比100毫米榴彈炮的威力來得小。

不然的話,那位大佬也不會在中原大戰中看到東北軍所使用的這種迫擊炮羨慕的口水直流,命令軍工廠進行仿製了。

也就是150迫擊炮實在是有些重,而且射程太短,性價比終究還是有些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需要,才沒有被大規模應用。

但在這種城池攻防戰中,150迫擊炮絕對堪稱神器,不管炮兵陣地布設在城內何種位置,幾乎都能覆蓋攻擊到距離城牆周邊800米的敵軍陣地。

雖說67軍的山炮和野炮還藏著掖著沒有發言,但光是這16門迫擊炮就已經炸得日本步兵苦不堪言了。

他們,隻能紛紛往民居更深處撤退。

至於說滯留在中山大街上的89坦克和裝甲車,自然隻能是自求多福了。

打頭的第一輛89坦克猝不及防之下硬挨了一枚炮彈,很幸運的,炮彈擊中鋼板棱角被彈飛沒有被擊穿,嚇了一跳的日軍坦克兵很頑強的操控著57毫米坦克炮炮擊敢朝它開火的碉堡。

日軍攜帶的步兵炮,也在長官的命令下,靠在長街的邊緣,向前方開炮。

按常理說,一堆沙包和木頭堆成的碉堡在57毫米坦克炮和步兵炮麵前,不過是渣渣。

可第一,碉堡位於厚實的城門洞下,除非是日軍調集105榴彈炮對這塊兒連續炮擊直到將整段城牆都轟塌,否則它根本無懼來自天空的威脅。

第二,每個城門前的碉堡可是經過唐刀這個來自於未來的特種兵精心設計。整個碉堡正麵由三層組成,大量的沙包堆積形成第一個保護麵,其後方則是用沙包和夯入地麵原木夾著的兩塊厚30毫米的鋼板,原木之後又是沙包。

光是射擊孔的縱深,都達到了一米五。

這樣可以保證,不管是57毫米坦克炮還是70毫米步兵炮,其炮彈在穿透沙包並爆炸時,彈片無法穿透30毫米鋼板,對其後的炮兵形成保護。

除非日軍的炮彈能精準的射進寬100厘米高30厘米的射擊孔。

隻是,在600米外,日軍炮兵能將炮彈精準投放到0.3平方米的區域,那恐怕早就等不到什麼鬆江阻擊戰了,在淞滬爭奪戰的時候,日軍就大獲全勝了。

日軍坦克兵很英勇,連續兩炮還擊把厚實的鬆江城牆轟出斑駁,等來的卻是碉堡內兩門火炮更堅決的攻擊,20毫米機關炮打得日軍坦克正麵裝甲咚咚作響,留下一個又一個令人可怖的彈痕。

37毫米戰防炮的炮彈在又連續落空三發後,終於有一發直接命中日軍89坦克的正麵,一擊而破。

坦克正麵嬰兒拳頭大小的彈洞展示著這種來自於德國優良機械技術生產的火炮的優秀破甲能力。

而坦克內部成員,在穿甲彈破除鋼板而入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悲慘結局。

破碎的彈片,將坦克車手連同其後的車長和彈藥手一起,炸成了篩子。

最典型的日本人,就是出場牛哄哄,老子天下第一誰都不服,但一旦被揍出了翔,立刻伏地跪舔。

一輛89坦克的趴窩,嚇壞了緊跟其後的89坦克,認慫的速度是一等一的快。

當然了,伏地跪舔做不到,逃跑還是沒問題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