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三互(2 / 2)

逐北鹿 我家麒麟兒 3939 字 5個月前

隻是難道定北侯忘了其出身田氏,乃安州一方大族,豈能自任州官呢?”

盧輔蹙眉,目中滿是不解。

這般作態落在張寧眼中隻覺好笑,心道這位堂堂盧氏族主終是露出狐狸尾巴來。

其在乎的乃是承自漢朝,一直潛移默化施行至今的回避製,或者說“三互法”。

儘管華夏曆朝素來有“人君不能獨治,故必置臣以佐之”一說,但兩者之間實際上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官僚集團一旦產生,很容易異化為有自身特殊利益、且隻向本集團負責的獨立主體。

因而它與皇權之間實質是相互製衡、彼此互動,形成此消彼長的關係。

有鑒於此,為抑製官僚集團的諸種自利傾向,最高統治者必須要設立一整套官製體係,借助製度、權術、思想意識、賞罰等手段來駕馭百官維護皇權。

尤其是為了防範官員與特定區域、人員、事務等有某種特殊關係而產生徇私偏袒、腐敗等違法行為,通常會奉行較為嚴格的回避原則包括籍貫回避、血緣回避、特殊職務回避等。其中,籍貫回避製度施行時間尤長,影響尤為深遠。

正因如此方才有:凡中央任命之地方官,上自郡國守相,下迄縣令、丞、尉、邊候、司馬均用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

時至如今,隨著華夏分裂,征伐不斷。

統治者為使政權延續,不僅讓拆分各州,令諸州郡相互掣肘,反叛者難以憑借一地成勢外。還大力推行三互法,直接任命各州郡主官,不讓地方世族強豪把持大權。

便如盧氏雖是名副其實的範陽郡霸主,可作為族主的盧輔僅能為刺史副官,而難以直接任一地主官。

若朝廷任命的刺史郡守僅是庸碌之輩自無大礙,可一旦遇上寒門或是皇室出身的大才,盧氏便難免遭遇打壓。

此等舉動不會因朝代的更替發生改變,但對盧氏而言自不會甘於長期受此掣肘,自己的出現或許令其有了解決之法。

換而言之盧輔眼下就是在試探自己對於回避製的看法,想要以逢迎自己入幽州作為條件,換取其在幽州的真正統治。

念及於此,張寧忍不住暗自感歎,這不就是一顆想要讓自己吞下的毒藥嗎?

心中思緒紛飛,麵上張寧尚且保持著鎮定:“我朝郡縣之屬吏用人承漢製,而長官以及長官之將軍府佐雖大多數用非本籍人,但無限製。

故曆觀本朝,州刺史、郡太守、縣令丞用本籍人者亦甚多。

而於邊疆及新附州郡,尤見其然。

不止如此,論起其製,也是特殊形勢下的特殊之舉。”

一旦開口,張寧便侃侃而談,不見絲毫阻礙:“漢承戰國之餘緒,天下郡、國並行,朝廷奉黃老之術,行無為之道,對地方掌控自然有限。

故而郡守國相被賦予了相對獨立之權,且能自辟僚屬,甚至於有二千石與皇帝共治天下之說。

加之強宗豪族控製地方,與地方主官關係密切,甚至直接乾預人事任命。

因此漢武時,朝廷相繼定《左官律》、《金律》、《推恩令》、《阿黨附益之法》等律令,削弱諸侯王之勢力的同時,加強對地方長官的監督,置刺史監察郡縣,以“六條問事”。還先後製首匿罪、通行飲食罪、《沈命法》、《監臨部主見知故縱法》。

如此對地方主官之籍貫限製自也順理成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